沙丁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华全媒是革命者也是父亲红色家书留下清
TUhjnbcbe - 2022/10/25 23:57:00
04:10

新华社广州6月20日电(记者车晓蕙、毛一竹)他是武功高强的英雄,做过孙中山的侍卫官,三五个大汉近不得身。

他是家境优渥的“阔少爷”,本可养尊处优,却为救民于水火献出一切,舍财、舍家、舍命。

他是工人兄弟口中的“好大哥”,爱憎分明,对劳动人民充满兄弟般的感情。

他是杨殷,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的早期*事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入选“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在他革命的一生里,还有另外一个温柔的身份:父亲。

长期投身革命、四海为家,他只能以书信的方式教育儿女。

历经岁月浮沉,一封封得以留存下来的家书,记录了他对儿女深沉的父爱,也将勤俭、朴实、无私奉献的家风代代相传。

是革命者,也是父亲

“你性情从来都很容易发怒,这是不好的,你须知道近人接物,万不能任自己的性情,并且你现在离开家庭而在朋友处住宿,更非每事忍耐不可,以后注意痛改为要。”

这是杨殷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写给长女杨爱兰的信。当时,她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女。母亲去世,父亲投身革命,杨爱兰和三个弟妹在广州被托付给不同的亲戚抚养。

骨肉离散,孩子们年幼,这些从地下交通站收到的家信,诉说着一位父亲的叮咛:从饮食起居、读书学习到为人处世,哪怕是一个错别字都要及时订正。

纵是铮铮铁骨,也有款款柔情:

“你们年纪正是读书时候,若过几年则非常困难进步。光阴非常可惜,古人惜分阴亦指此也。”

“你年纪已长,各事都不能像从前那样,除读书外,各事不必沾染,打牌、闲游、看戏等,尤万不可做。”

父爱静默如山,作为革命者,杨殷只能将爱埋于心底。杨爱兰曾向儿女们多次讲起一个细节:广州起义前夕,父亲悄悄来到姐弟俩的住处,担心和孩子们见面会难舍难分,便躲在阁楼上,透过小花窗用镜子的反射看孩子们吃饭。直到第二天,他们才得知父亲来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一封封家书便是孩子们心中最大的慰藉。

“父亲牺牲后,想念他的时候,我就拿出他最后给我的信来看。”杨爱兰晚年回忆。

94岁入*:和父亲最近的时刻

杨殷是中山市翠亨村人,与孙中山比邻而居。他自小习武,早年加入同盟会,担任过孙中山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处参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洗礼后,年加入中国共产*。

原本家境殷实、衣食无忧,但投身革命后,杨殷变卖了家中房产、田产,连妻子的陪嫁首饰都卖掉了,将钱财悉数投入革命事业,直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杨殷在书信中经常教育子女要朴实、勤俭,“因为用钱手惯则钱稍少则见烦闷,不能安分守己。以致损失名誉,信用全无,不能溶于社会。”

有一次,杨爱兰的舅舅捎来一只金华火腿。家里长期粗茶淡饭,姐弟俩一听说都很开心,吵着要吃火腿。结果第二天,杨爱兰一觉醒来,得知火腿已经被家里来客吃掉了,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杨殷听说此事,便对杨爱兰说:“昨晚来的叔叔伯伯都是劳动人民,有客人来我们要拿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想吃火腿,用自己的劳动去获得,吃起来不是更香吗?”

杨爱兰一生历经坎坷,父亲在世时她就在不知情中当起了小交通员,书包里藏着重要信息往返于粤港之间。此后一生,她遵循父亲的教导,过着勤勉简朴的生活,养育了9个儿女;晚年到香港打工,一直工作到79岁,才用积蓄在广州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居住。

在90多岁时,并不富裕的杨爱兰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父亲位于翠亨村的故居捐献给国家做展览馆。“家财是身外物,只有文化科学知识,是自己永远拥有的。”她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如是说。

“母亲从未以烈士后人的身份向组织伸过手,”杨爱兰的女儿崔静薇说,“我们全家曾挤在十几平方米一室一厅的房子里,睡觉时就像沙丁鱼罐头。即便如此,母亲也没有叫苦,还经常劝我们要心胸开阔。”

年,杨爱兰以94岁高龄宣誓入*,成为当时广东省年龄最高的入*者。她说,这是一生中最大、最快乐的事。“那一刻,仿佛离父亲最近。”

家书成为传家宝

年8月24日,因叛徒出卖,杨殷与彭湃等同志在上海被捕。8月30日,杨殷等人被国民*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37岁。

“我的外公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像竹子一样有气节,像梅花一样高洁,像松树一样遇寒不凋,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杨殷的外孙女、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崔静薇说,“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都在努力践行这一志向。”

崔静薇年轻时就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建设,一去就是37年,在最艰苦的地方奉献了青春。“阿勒泰地区经常出现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天气。面对恶劣的环境,我也曾打过退堂鼓,每每想到外公杨殷,我的处境跟他比算什么?”她说。

杨殷的家书成了传家宝。在杨爱兰的孙女、80后的崔淑敏心里,书信中的外太公并不遥远,他的人格魅力可亲可敬。

“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他的事,读他写的信,当时只是当故事听。年纪越大才发现,他其实是我最好的老师。”崔淑敏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路,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要把路走好,挑起肩上的担子。”

崔淑敏从大学开始便默默捐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已坚持20年。“帮助有困难的人,是我从小就接受的家庭教育。外太公的教诲根植在我们心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华全媒是革命者也是父亲红色家书留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