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童有害,却被人们喜爱?原来金鱼来自中国,锦鲤产于日本?《源氏物语》作者、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最爱吃沙丁鱼这种平民食物?……无论影视还是文学,四周环海的日本岛似乎总在讲述浪漫纯真的水之物语。《花鸟风月日本史》或许更帮助你我了解“水”之于他们的意义,也站在自然与人文的交界,探寻“日本人如何与大海相处”之答案。
花鸟风月日本史:四季风物中的日式美学未读·文艺家漫谈跨越千年的自然风物之美京东¥46.9购买已下架01河童有害,却被人们喜爱
日本人最熟悉的虚构动物当属河童。河童是一种北至青森,南至冲绳,在日本各地的河川和沼泽中均存在的妖怪。
河童的发音“カッパ”原本是日本关东地区的方言,写作汉字是“河童”,从意思上都是指河里的儿童。
不同地区的河童,外貌与属性也存在差异,但大致相同的是以下这些特征:有着儿童般的模样;生活在水里;发型是经典的河童头;头上有一个装满水的碟子,如果碟子里的水干了河童就会死去;手脚都是三根指头,且有蹼;身体颜色为绿色、黑绿色或灰色,偶尔会有红色;手臂可以伸缩自如,可以左右横穿;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瓜。
《蜡笔小新》,扮演河童的一家四口
关于河童行为的说法各异,但共通的是一种可怕特性——河童会将马拽入河中,或者将在河边玩耍的小孩或大人的“尻子玉”拔出,使之溺水而亡。“尻子玉”指的是古时候日本人想象出的肛门内的一颗球。据说溺水而亡的人肛门之所以呈打开状态,在古人看来就是因为被河童拔去了“尻子玉”。
河童的“驹引”(拽马)传说广泛分布于日本各地,为避免劫难,人们会在马厩中饲养猴子或在马厩中挂上绘有猴子牵马图案的绘马。据说这是因为猴子与河童交恶,猴子一看到河童就会去捉住它们。至于为何河童喜欢将马拽入河中,则不得而知。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传说河童每年会有两次在山和河之间移动。
虽然河童是可怕的妖怪,但相当呆笨,所以也有不少行动失败的故事流传于民间。据说它们喜欢相扑,会向人类挑战,一旦输了就会破坏农田、作恶多端。但是它也会在厕所摸女性屁股或者在拽马失败时被人类抓住并砍去胳膊。为了要回胳膊,河童写下道歉书,或告诉人类灵丹妙药的制作方法作为谢礼,这些道歉书和谢礼在日本各地都有流传。甚至还有说法称,若是和人类处好了关系,河童还会帮人做农活或者在农田里除草等,这些时候河童的形象就非常惹人喜爱了。
日本动画《河童之夏》
关于河童的起源,在天草地区流传着下面这样的传说:
左甚五郎曾负责监督筑城工程,但因人手不足,眼看着无法在工期内完工。于是他便制作了许多人偶,并将生命吹入人偶中使它们“活”过来充当人手,最终顺利完成了筑城工程。工程结束后,左甚五郎将这些没用了的人偶扔进了河里打算冲走,这些人偶便问道:“今后我们该吃什么活下去呢?”于是,左甚五郎回答道:“吃人的屁股吧。”由此这些人偶生活在河里并最终变成了河童。
关于河童的种种传说,江户时代以降才流传起来。在那之前的文献中几乎完全没有河童的记载。而在江户时代的地志类书籍《和汉三才图会》及《利根川图志》《日本山海明物图会》等书籍中则有许多关于河童的记载,并且在《百*夜行》和其他妖怪集,以及诸如《耳袋》等奇谈集中,河童也有登场。
插画师李墨谦作品:新百*夜行之河童
此外,日语中还有许多跟河童有关的谚语。
“河童の川流れ”(直译为河童的河流)指即便是某方面的高手,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而“河童の木登り”(河童爬树)则用来比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或即便要做也做不来之意。“河童の屁”(河童的屁)或“庇の河童”(庇之河童)都是用来形容不足取、不值一提的事情或者毫不费力之事。这是因为即便在水中放屁,也不过是咕嘟一下冒个气泡而已,毫无气势可言。另有一种说法称“河童の屁”或“庇の河童”其实是“木端の火”(直译为木屑的火,即微弱之意)的误传。
日本各地都有河童传说流传。但今天,日本的河川大多被水泥墙围起,或建起了大坝,又或者被人类污染,河童的传说也随着环境的恶化逐渐消失。池塘和沼泽亦是如此。被人类夺走了生存家园的这种可恨又可爱的小妖怪究竟去哪里了呢?
02金鱼来自中国,锦鲤产自日本
鱼,食之为乐,钓之为乐,观之亦为乐。近年,各地都建造了大型水族馆,人们可以在里面观赏到世界各地的鱼。而将鱼饲养起来进行观赏的做法其实古已有之。
在《日本书纪》景行天皇四年这一条中,出现了一则在美浓国的泳宫观赏朝夕池中的鲤鱼的故事。也就是说在奈良时代的养老年间(年—年),贵族就已经开始在庭院的池子里饲养鲤鱼以供观赏了。平安时代贵族的庭院也设有泉池,而寺院的庭院中更是开始建造“心”字池,这些池子里饲养的都是鲤鱼或鲫鱼。
渐渐地,人们开始培育色彩鲜艳的观赏鱼。金鱼和锦鲤便是这样来的。
《悬崖上的金鱼姬》剧照
金鱼,于三世纪至五世纪期间,在中国南部作为鲫鱼的一个变种出现,后经改良形成了金鱼这一品种。也有说法称金鱼的故乡是中国浙江省杭州的西湖或浙江省嘉兴的南湖。
“和金鱼”(ワキン)这种最常见的红白金鲫因其名称,往往被认为是日本的特产,但其实并非如此。和金鱼、凸眼金鱼、琉金等金鱼品种其实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和金鱼
江户时代,由于金鱼的价格高昂,能够养得起的只有将*、大名或者富商等权贵。江户中期以后,江户地区的老百姓首先开始饲养金鱼,渐渐地金鱼也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
延宝年间(年—年)出现了养殖金鱼用以贩卖的“金鱼屋”。宝历年间(年—年),江户地区贩卖金鱼的小摊子随处可见。宽延元年(年)出版的《金鱼养玩草》是一本饲育金鱼的入门手册,颇受欢迎。到了明和期(年—年)以后,锦绘中大量出现金鱼的图案。据悉,小商小贩扛着两头挂有金鱼桶的扁担走街串巷卖金鱼也是这时开始出现的。
日本画家歌川国芳笔下的金鱼
到了文化、文*时期(年—年),沿街叫卖金鱼的行当成了江户地区夏季的风物诗。从锦绘中可以看出,这时已经有了装金鱼的透明玻璃——“金鱼钵”。但由于价格较高,只有有钱人能买得起。而卖金鱼根深蒂固地成为民间风物诗则是明治时期以后的事情了,这是因为自那时开始,玻璃金鱼钵才得到普及,价格也降到了老百姓能负担的水平。
我们接下来看看几个跟金鱼有关的谚语。
日语中“金魚に孑孓”(把孑孓放在金鱼旁边)与“猫に鰹節”(把鲣鱼干放在猫旁边,常用来比喻如同让小偷看守仓库一样危险)意思一样,因为孑孓是金鱼最爱吃的东西。而“金魚の糞”(金鱼的粪便)至今依然很常用,经常用来揶揄总是跟在上司后面的跟屁虫。“金魚の刺身”(金鱼做的生鱼片)这个说法则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看似不错,实则不能吃的东西,此外也常用以形容漂亮的妓女不好对付。而“金魚の小便”(金鱼的小便)则用来表示做了坏事却依然面不改色,也就是“いけしゃあしゃあ”(恬不知耻、若无其事)的诙谐说法。
金鱼来自中国,与之相对的锦鲤则是纯日本产的观赏鱼。在淡水鱼中,像锦鲤这般每一条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图案且色彩如此鲜艳的鱼,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种了。
锦鲤在日本也被称为“色鲤”或“花鲤”,其来历目前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自大正三年(年)于东京上野公园举办的“东京大正博览会”上,由新潟县东村展出的“红白”(白色身体上有着红色图案的锦鲤)广受好评后,这个品种才逐渐得以发展。
日本鲤鱼旗,为庆祝五月五日男孩节所挂
江户中期,以越后小千谷为中心的旧二十村乡附近雪山的水塘中就饲养了色鲤。据说,人们将突然发生变异的红鲤鱼和浅*色的鲤鱼一点点地进行改良,才有了现在的锦鲤。天明饥馑时期(年—年),干旱导致村子里的水都枯竭了,色鲤也相继死去,面临着灭种的危机。当然,也可能当时有人为了充饥偷偷捉走了水塘里的色鲤。于是,村里人将还活着的色鲤全都转移到不会干枯的盐谷千龙池,由此避免了色鲤的灭绝。也因此,直到今日我们还能一睹闻名世界的锦鲤。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来自新潟县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也曾在自家庭院的池子中养过许多昂贵的锦鲤。看来,锦鲤已成为越后人的骄傲。
金鱼与锦鲤都属于鲤科,但作为观赏鱼在品种改良的过程中,金鱼主要在形体上发生变化,而锦鲤主要在色彩上发生变化。未来究竟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3沙丁鱼也是紫式部的最爱
秋高气爽的天空与“鰯云”(鱼鳞状卷积云)可谓相得益彰。由于这种卷积云看起来确实很像“鰯”(沙丁鱼)成群游动的样子,日语才称其为“鰯云”,亦叫“鳞云”或“鯖云”。这种将天空视作大海、将云朵视作鱼群的体悟可以说非常日式了。
由于沙丁鱼古时候被人们定位为下等鱼,因其“いやしい”(低贱卑微),所以取谐音“いやし”(鰯)作为名称。此外还有说法称,因为人们认为沙丁鱼“よわし”(弱小),所以名字才取其谐音“いやし”。沙丁鱼的日文汉字写作一个“鱼”字旁加上一个“弱”也是这个原因。
土田麦仙《静物鲑鱼与沙丁鱼》
但其实沙丁鱼是一种富含营养且肉质鲜美的鱼,完全不应受到当初那般轻视。
尽管看不起沙丁鱼,但古人仍知道沙丁鱼的美味。江户时代编纂的《和训栞》中便记载了下面一则故事。
某天,紫式部吃了沙丁鱼,自此便再也无法忘怀那份美味。但当时的贵族都将沙丁鱼视为卑贱的鱼,所以紫式部无法公然食用。于是,她便趁着丈夫藤原宣孝外出的时候,偷偷烤了沙丁鱼来吃。但外出归来的丈夫闻到了沙丁鱼的味道,责备了她。于是,紫式部立刻以和歌回应道:
日の本にはやらせ給ふいはしみず
まゐらぬ人はあらじとぞ思ふ
(普天之下,无人不拜石清水[八幡宫],无人不食味美鱼[沙丁鱼]。)
《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画像
紫式部的意思是:只要是日本人都会去石清水八幡宫参拜,同理,只要是日本人都会吃沙丁鱼。自那以后,宫中女官便将“紫”用作沙丁鱼的隐语。但《猿源氏草纸》却将这个故事安在了和泉式部身上。不过,不论这件事到底发生在谁身上,故事本身都包含着对不吃沙丁鱼这般美味之鱼的上流阶级的一种嘲讽,同时也对沙丁鱼的美味进行了宣传。此外,也有说法称,之所以将沙丁鱼称为“紫”,是因为沙丁鱼聚集在海面时,原本蓝色的大海会呈现出紫色,即“藍(あい)に勝る”(胜于蓝),这与“鮎(あゆ)に勝る”(胜于鲇)谐音,所以才得此名。
秋刀鱼也是秋季颇为常见的一种鱼,同样颇为美味。而秋刀鱼同沙丁鱼的命运也颇为相似,都曾长期被人们视作下等鱼。据《梅翁随笔》,在明和年(年—年)之前,几乎没有人吃秋刀鱼。直至安永元年(年),有家鱼店大打“价廉且身长为秋刀鱼也”的宣传,这种鱼才开始受到平民阶层的喜爱。但当时很多带有偏见的武家依然不肯吃秋刀鱼。
此外,秋天的鱼中还有一种不得不提,那便是“鲑”,即大马哈鱼,在日语中人们也称其为“秋味”,可见其深入人心的程度之甚。从绳纹时代起,大马哈鱼便在日本人的饮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到了秋天,大马哈鱼会从日本海一侧、东北地区以及北海道地区的河川溯河洄游产卵。
这一节的最后将为大家献上两首与鲑鱼有关的俳句:
初鮭や網代の霧の晴間より
(秋至初鲑洄,网代薄雾现晴天,此景映我心。)
——支孝
“鮭に酒換へてうき世をえぞ知らぬ
(鲑鱼与美酒,换来浮世俗尘事,全然皆不知。)
——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