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翻译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终于消损和增长。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文: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感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
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
D.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顺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
得住呢?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控告
B.重荣起于*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C.契丹矣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D.而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
答案:C
3.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②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③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
④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4.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左传》
B.《国语》
C.《汉书》
D.《史记》
答案:A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以“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为喻来说明()
A.选择要恰到好处
B.轻重要分明得当
C.层次要清晰明了
D.安排要有条不紊
答案:A
6.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王昌龄
答案:D
7.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
A.分崩离析
B.季孙之忧
C.望洋兴叹
D.祸起萧墙
答案:C
8.下列描述文字属于细节描写的有()
A.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
B.大将*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C.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D.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答案:D
9.下列诗人生活在盛唐的是()
A.李白
B.陈子昂
C.李商隐
D.自居易
答案:A
10.在《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A.儿子死了
B.年老多病
C.生活艰难
D.苦恼无处诉说
答案:D
11.《礼记》是一部()
A.道家著作
B.墨家著作
C.法家著作
D.儒家著作
答案:D
12.“贻笑大方”这个成语出自()
A.《秋水》
B.《季氏将伐颛臾》
C.《谏逐客书》
D.《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A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
A.怀古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山水诗
答案:C
14.《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教人学会休息
B.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
答案:C
15.《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用了()
A.类比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演绎法
答案:C
16.《行路难》的作者是()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李商隐
答案:C
1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自然无为
B.仁和礼
C.严刑峻法
D.民本思想
答案:B
18.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A.未名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答案:B
19.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反问对偶拟人对偶
B.反问拟人夸张对偶
C.设问比喻拟人夸张
D.设问对偶比喻夸张
答案:C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考试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七.png"alt=".png"style="margin:0px;padding:0px;border-color:currentcolor;border-style:none;border-width:0px;text-align:left;vertical-align:top;"class=""data-ratio="0."data-w=""data-type="png"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1~23小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2分)
答案:排比。增强气势。
22.在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哪些实行王道仁*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富而教民。首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经济,解决百姓吃饭问题,植桑养畜,使民以时,“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然后再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礼义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通过实行仁*,最终达到统一天下。
23.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4分)
答案:连锁推理。第一层,若能植桑养畜,使民以时,就可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温饱解决之后,若能进行精神教化,就可实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第二层,若能富而教民,就可实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第三层,若能实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就可得出结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4~26小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如何理解这首诗平淡淳美的风格?(2分)
答案:由于陶渊明在诗中融入了对田园的喜爱和远离官场的恬淡心情,因而笔下的景物都带上了醇美色彩,表现出平淡自然的风格。
25.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4分)
答案:这首诗虽然只有十句,但其中却有说理,有写景,有抒情,恰切地表现了诗人非常细微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四句和末尾二旬说理,中间四句写景。但说理中也有景物描写,如“心远地自偏”,虽是说理却给人以很强的形象感。说理中也有抒情,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洋溢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同时,中间的四句虽然写的是天气和飞鸟,也包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而飞鸟晚归的形象描写,也寓示着诗人找到了生活上的皈依。
26.分析这首诗写景句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这首诗写景的句子主要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这四句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已,不仅仅是因为成功地描绘出优美的田园景色,而且是在这种景色描写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远离纷争、喧嚣、危险的官场,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采菊饮酒,悠然远望,何等惬意!*昏时分,飞鸟结伴还巢,刹那间,诗人一下子领悟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像飞鸟归巢一样,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27~29小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7.从这两节诗中选出相应诗句说明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的根本原因和前天的直接原因。(4分)
答案:“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明当时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这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的根本原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前夫的“二三其德”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28.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说:
汤汤:
渐:
爽:
答案:说:同“脱”,解脱。汤汤:水盛貌。渐:浸湿。爽:差错。
29.将这段诗句中的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叶沃若:
二三其德:
答案:它(桑)的叶子茂盛润泽。
三心二意坏品德。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时光不断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伞,我们一页一页地往下扯,该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30.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何种论证方法?(2分)
答案:类比论证。
31.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是什么?(4分)
答案:时光不断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32.作者引用雪莱的诗句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案:表现时序变迁,引出下面人生短暂的反诘句。
(二)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33~35小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枪”。……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犬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33.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出怎样的心理?(4分)
答案:体现了沙子龙视武艺为至宝,在内心深处和感情上仍留恋往昔拳师生活和旧日的声名及武艺。
34.这里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形象的?(2分)
答案: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
35.文中最后一句话反映了沙子龙什么心态?(4分)
答案:主要表现了沙子龙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昨日显赫一时的声名已随时代变迁而成为了过去,往事不堪回首。沙子龙感到了时代的变化却又无可奈何,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哀戚感。
(三)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36~38小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36.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4分)
答案: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诗中其实蕴涵两层含义: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和生机。
37.“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2分)
答案:“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38.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个人什么样的遭际?(4分)
答案: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原本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但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旧中国遭埋没,无法报效祖国。这揭示了旧中国压制人才、窒息人生的现实,反映了诗人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的遭际。只有在五四运动之后,诗人才得以“重见天光”,他看到祖国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后,将要焕发青春活力,将要涤荡这旧的国家,因而他感到自己也获得了新生。
四、作文:50分。
39.挪威人捕捞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地想让鱼活着抵港。但他们的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只有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沙丁鱼回到港内。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在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会因环境陌生而四处乱游,挑起摩擦;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能活蹦鲜跳地到达渔港。此现象即为“鲶鱼效应”。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字
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如有不懂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