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9亿个心血管疾病患者
即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个心血管疾病中就有一个是心肌梗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梗猝死事件提醒我们心梗并非“老年病”青壮年群体同样存在巨大风险那么面对心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每周医课》第39期医院心血管内科韩菲菲为广大网友科普心梗的相关知识
心梗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心梗是什么?心梗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血栓的形成,或者冠脉痉挛等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典型的症状是:
心前区、胸骨后或者上腹部的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一般超过30分钟有些病人疼痛会放射至左上肢、肩部、下颌部、背部等位置。易感人群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冠心病呢?
高血压、糖尿病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40岁以上的男性、绝经期后的女性、吸烟、血脂的异常以及有冠心病家族遗传史的人都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治疗手段
心梗最主要治疗就是及时行急诊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开通血管,尽快恢复血流,能大大提高病人生存率,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医院为例,该院成立胸痛中心,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建立了绿色通道,专业的医疗团队和4小时待命的心脏介入团队,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病情,保障心梗病人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曾经我们有一个心梗病人,从入院到开通血管仅仅用了0分钟。”
如何自救
如果患医院内,突发胸闷、胸痛等症状,怀疑心梗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自救呢?
病人和家属
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拨打10,医院就诊,要终止目前的一切活动,保持平卧、坐位或侧躺等姿势,保持呼吸通畅,减少心肌氧耗,因为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病人有可能前一秒钟没事,后一秒钟就可能倒下。有条件的可以含化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保持情绪稳定等待救护车。延伸阅读:
现如今人人谈癌色变,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心血管疾病比肿瘤还要命!《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于首位,是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而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不健康的饮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提高死亡风险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那么,我们究竟该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提高饮食质量,保护心血管健康呢?
11月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权威期刊《循环》上,发表了《01年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分享了10条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饮食建议。快跟着可可一起了解一下吧~
1平衡能量摄入
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是“万病之源”,其通常会伴随有血糖、血脂等多种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要想保持健康的体重,就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实现能量“收支”平衡。
1坚持规律运动《指南》建议:每周至少进行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进行快走、跑步、跳绳等运动,并在运动时达到“*金燃脂心率”,即心率在(0-年龄)*0.6~(0-年龄)*0.7区间内,快速提高燃脂效率。
控制能量摄入在控制能量摄入方面,《指南》并未给出具体建议,这是由于每个人的能量需求都会因年龄、运动、体型、性别等因素而不同,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但要注意的是,健康食品,吃太多也会导致能量摄入超标、体重增加。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成年男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kcal;女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kcal。
多吃水果蔬菜
确保种类多样化
大量研究数据证实,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模式,可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多样化选择,可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但在吃果蔬时,以下件事情需要注意:
1深色果蔬营养更丰富相比浅色的果蔬,深色的果蔬更具营养优势,抗氧化成分更多。像胡萝卜素、花青素、维生素C、番茄红素等营养素都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保护心血管健康。平时可适当多吃西兰花、西红柿、胡萝卜、橙子、蓝莓等深色果蔬。
完整果蔬比榨汁更健康水果榨汁后,营养价值会降低——不仅膳食纤维、果胶等营养物质容易损失,榨汁过程中还会破坏水果的细胞结构,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损失部分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如类*酮和花青素等。另外,喝果蔬汁还容易导致摄入糖分过量。
3首选全谷物及其制品
全谷物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谷皮,相比精制碳水化合物,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它能促进脂肪分解,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其中,维生素B1有助于体内葡萄糖被利用转换成热量,减少脂肪的生成;维生素B可帮助脂肪燃烧。
另外,全谷物中还富含膳食纤维,适量食用能够降低冠心病、中风、代谢综合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一方面,膳食纤维能在肠道中包裹胆固醇和各类脂肪物质,从而抑制脂肪堆积,降低血脂水平;另一方面,膳食纤维吸水后能增强饱腹感,控制进食量,还能延迟消化吸收,帮助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降低血糖波动。
《指南》建议:选择全谷物占51%以上的产品,并用全谷物食品代替部分精碳水化合物。比如:将早餐的白面馒头换成燕麦片、全麦面包,或在午饭、晚饭时吃点红薯、杂粮饭等。
:全谷物虽好,但并非人人都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贫血患者、肾病患者等,应该尽量少吃,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4选择健康来源的蛋白质
优选植物蛋白
蛋白质,又被称作“生命的基石”,它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一旦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肌肉流失、消化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风险。因此,补充充足的蛋白质非常重要。
《指南》建议:补充蛋白质时优先选择大豆、杂豆、坚果等植物蛋白,从而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但不推荐素肉产品,因为大多数素肉产品有过度加工、高盐、高糖、高脂肪的可能。
另外《指南》还提出,肉类、奶类等动物蛋白也属于优质蛋白质,但在食用时一定要选择健康的来源。比如:
◎三文鱼、沙丁鱼、凤尾鱼等深海油性鱼,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有助于预防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疾病。《指南》建议每周吃至少份鱼,但不推荐油炸类烹饪。
◎对于超重人群、高血脂患者来说,全脂牛奶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长期大量饮用可能会增加血胆固醇含量,伤害心血管,选择低脂牛奶或者脱脂牛奶会更加健康;但健康人群选择普通纯牛奶即可。
5烹饪时,优选液态植物油
油的脂肪酸由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构成,其中:
◎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猪油、*油等固态动物油,食用过多会攻击心血管,导致血脂升高;
◎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能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于心血管健康有益处。
因此烹饪时,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对于心血管健康好处多多。但要注意的是,植物油并非一定比动物油更健康。
一方面,植物油的烟点较低,为.5度,若是长期高温加热,可产生大量反式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猪油烟点温度较高,不容易产生反式脂肪,更适合在高温烹炸的时候使用。
另一方面,即便是健康的植物油,食用过多一样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增加肥胖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个健康成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应该不超过5克-30克;老年人、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要降到0克以内。
6这4类食物是“血管杀手”
日常要少吃
1少吃含添加糖的食品添加糖,是指在食品制备或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任何糖,常见的添加糖包括蔗糖、果糖、右旋糖、玉米糖浆、果葡糖浆等。
这类添加糖摄入过多会导致糖代谢异常,进而影响脂质正常合成和分解,引起血脂紊乱,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此外,持续性高血糖会改变脂蛋白性状,容易在血管壁沉积,进而加重大血管病变。
少吃高盐食物高盐饮食可激活体内炎症,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到损害,增加动脉硬化风险;另外,太多钠离子易引起水钠潴留,使得血管平滑肌细胞水肿,最终导致血管腔狭窄,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指南》建议:烹饪和购买食物时,尽量选少盐或无盐;高血压人群也可以用钾盐来代替常规的钠盐,控制钠的摄入,但心脏、肾功能异常者不宜食用钾盐。
3少吃超加工食品超加工食品,是指除了盐、甜味剂或脂肪外,还添加了人工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的食品。比如:熏制、腌制或添加化学防腐剂的肉类。
超加工食品若是长期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超重肥胖、心脏代谢紊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指南》建议:尽量选择未加工、或者低加工的食品。
4能不喝酒就不喝酒酒精对心肌细胞有直接*性作用,还可能引起心肌肥厚及心律失常;另外,长期饮酒会损伤肝细胞,使肝脏对脂类代谢的能力明显下降,这又会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损伤血管。
《指南》建议:能不喝酒,就不喝酒;非得喝酒,就尽量少喝,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一杯。
最后,《指南》强调:该膳食指南适用于所有食品和饮料,因此无论是自己做饭,还是外出就餐,均要遵循以上几点,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无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改善,还是贯穿一生的身体健康,均有着很大的好处。
来源:海报新闻、我是大医生官微《每周医课》是由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的科普短视频栏目。●第38期肺气肿、慢阻肺……戒烟!远离二手烟!●第37期
右上腹部不适,恶心,高烧……小心是肝胆管结石找上你●第36期
晚上不睡、白天崩溃,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睡眠●第35期
年轻人“秃”上热搜你真的了解脱发吗?●第34期
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核酸检测那些事,权威解答一次说透!●第33期
临沂老乡请注意!咱疾控专家解读春节返乡●第3期
心梗程年轻化态势少熬夜●第31期
孩子越长越丑?警惕小儿鼾症?●第30期
关于糖尿病,这些知识你了解么?●第9期
除了食补,冬季也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第8期
向“拆弹”专家学习如何预防脑卒中●第7期
痣变→癌变快看看你身上的痣,当心黑色素瘤●第6期
乱用药的危害和合理用药●第5期
失眠、易怒、身体疼痛、心慌气短……老年性抑郁障碍●第4期
夏末秋初腹泻易发,该如何正确应对?●第3期
雨雨雨雨专家带您全面了解和预防湿气●第期
暑期学生整形热专家告诫这些坑你别踩●第1期
游泳时,突然抽筋怎么办?●第0期
“三伏贴”即将开贴,来康康你适不适合贴●第19期
如何运动不伤膝?医生建议这样做!●第18期
做好医生说的这3点,身体“肝”净少生病●第17期
跟医生学一手,让孩子“高人一等”!●第16期
4月起,这种病最容易找上5岁以下娃!●第15期
开学倒计时!
临沂高三学子,快来查收你的“健康包”●第14期孩子有这四种表现,可能是患了自闭症●第13期
春节将近,这种病一定要注意!●第1期
打好春节保“胃”战,这些饮食习惯需谨记●第11期
喝酒不暖身,还有可能被冻伤!饮酒后这样做才对……●第10期
不小心烫伤怎么办?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第9期
异物卡喉怎么办?跟医生学一学海姆立克急救法●第8期
心肺复苏正确操作演示!把握“*金4分钟”,挽救一个生命●第7期
经常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医生:可能是刷牙方法不对●第6期
孩子努力学习,成绩不升反降?可能是遇到了心理问题●第5期
经常“焦郁碌”?请看心理专家如何“松绑”●第4期
远离“痘痘”肌,教您一个最省钱的方法!●第3期
远离腰酸背痛,医生带你“小燕飞”●第期
宝宝有痰咳不出?家长试试这两个方法,简单又实用!●第1期
小儿秋季腹泻,来跟专家学几招
编辑:王巧校审:张珊刘致国卢凯悦
主编:郑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