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老师是一群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群体,看起来比谁都光鲜,里子里都是伤痛和苟延残喘。
本文经知心小贝授权转载
ID:zhixinxiaobei
县城,是连接大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它少了大城市的冰冷,也少了大城市的包容。它多了乡村的人情味,也多了乡村的繁杂牵绊。
而所有生活在县城中的,有这样一个群体,更能体现城乡结合部的荒谬和无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和满足,那就是——县城教师。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采访了十几个不同职务不同年龄的县城老师,再加上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思考,才有了下面这些文字,也许有偏颇,但绝对真诚。
1定位的模糊县城教师至今不知道该把自己归为城市教师还是乡村教师。
说是城市教师吧,各项福利、各种晋级或评先指标与城市相差甚远;说是乡村教师吧,又没有乡村教师的补贴。
因为名字中有一个“城”字,县城教师就一直处在这种不尴不尬的地位。
大城市遥不可及,小乡村不屑为伍。
在大城市教师面前,不由自主地自卑和艳羡,在乡村教师面前,又有一种不可言说的优越感。
其实工资比大城市教师低,比乡村教师更低。
还总被嘲笑,想要补助你可以来乡村啊。
我也是在几年前被评为省骨干教师的时候,看到证书上那几个“农村中小学”的定语,才知道,哦,原来我还是农村教师。
2班额的庞大大城市的办学更规范,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班额,班级学生基本控制在五十人以下。
县城学校班级人数动辄七八十,甚至上百人。学生从讲台开始排座,一直贴到教室后墙,中间留一条缝隙,只可侧身通过。
我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调侃这种状况:
两间教室没几平,整坐八十二学生。
若要移到后墙去,探颈缩胸侧身行。
伸展双臂举头顶,仿佛螃蟹沙滩横。
谁家有卖弹簧手,伸缩自如指西东。
这么多学生从哪儿来的?答曰:乡村。
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建校舍、增设备、管午餐,但还是有很多人把孩子转到县城去读书。
有的是因为父母在县城做生意或打工,不得不把孩子带在身边;有的是自己挣了钱,就想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些农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在县城上学,托关系,找门路,生尽千方百计。
即使那些在乡村教书的老师,也很少让孩子在自己的学校上学。
所以,县城的学生一直人满为患。每年学校领导也为缩小班额绞尽脑汁,但还是见效甚微。
那些说情的,不是你的亲戚,就是你的上级,哪个也得罪不起,没办法,只好往班级里塞。反正老师们教十个是教,教一百个也是教,工资又不用涨。
至于这样一来,学生是否会被挤成沙丁鱼,是否教成流水线上一模一样的产品,无暇顾及也无可奈何。
最终,苦了县城教师,坑了县城学生。
有很多老师打趣说,我们教这一个班,相当于在乡下教一所学校。
其实上课倒还能够承受,最受不了的就是批改作业。每门功课都有三四种作业,加起来就是三四百本,每天批改一次,一本最快用两分钟,这些作业批改完,就占去了几个小时。
所以,县城教师得颈椎病、肩周炎、咽炎、声带小结的,一摸一大把。
很多老师熬到退休,还没领上几个月退休金,就去世了。
这两年,国家对大班额查处力度越来越大,很多县城也下了大功夫来消灭大班额。这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3家长的重视和挑剔我在乡村教书的时候,有一次让一个家长来校谈谈他孩子的学习,结果第二天,学生回话说,我爹说地里的庄稼都荒了,他要急着锄草去。
在县城,你只要叫家长,家长很少不来的。
县城的家长们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视。他们不但会在放学辅导孩子作业,有的还会在开学初就托人给孩子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说好话,甚至请客吃饭送礼。
很多老师不愿意参加,但架不住熟人搭腔,三番五次地邀请。我就在进入县城教书的时候,参加过这种活动。后来觉得不合适,推辞掉了一个家长的宴请,结果这位家长在路上遇见我再也不打招呼了,说我太拽,不给人家面子。
是的,在县城,面子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后来,我就干脆在学期伊始的家长会上,明确提出,绝不允许任何家长给我发红包或是充话费,谁若这样做,你的孩子永远坐在最后一排。
有的将信将疑,还是充了话费,我都变现还给了他,并在班级群里对这种现象严厉斥责,让他把心思花在教育孩子和配合老师上。后来,我们班级再也没人给我送礼了。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老师爱占小便宜,喜欢利用家长办事,但更多的老师是有风骨和道德的。
县城的家长一方面对老师极其尊重,另一方面又非常挑剔。
因为自己有一些见识,所以就对老师少了迷信,多了怀疑。
作业布置多了,教材讲解有失误了,对学生太严厉了,体罚学生了,都会引来家长的不满甚至告状,更有甚的,还会跑到学校骂骂咧咧或者干脆动手打老师。
越是素质高的家长越是尊重教育,尊重教师。
县城正好处于大城市和乡村的接洽点,既能见到有素质的家长,又能遇到泼皮的家长,可以说是世态炎凉、包罗万象。
4眼界的宽广和狭窄和大城市教师比起来,县城教师是狭隘的,土气的,没有什么广阔前景的。
和乡村教师比起来,县城教师又是精彩的,值得羡慕的。
他们能够经常聚餐,虽然多是路边小摊;
可以到KTV里唱唱歌,虽然一年也去不了两次,还多是朋友或亲戚请客;
可以逛商场和专卖店,但最终买的是打了折的牌子货;
能够买得起十万以下的轿车,但平时上班还是骑着电瓶车;
女老师会化妆描眉,但仍然掩盖不住底色的黑*和疲惫。
他们中个别胆大的,可以偷偷办辅导班,贴补一下家用。但每次上级严查,就都像小偷一样,惶恐不安,生怕撞到枪口上。
有时候当地的XX局也会找上门,摸到那些掩藏得很深的辅导班门口,敲敲门,吓唬几声,那些没经过世面的老师就被吓住了,乖乖地掏钱了事。
但最害怕的还是被家长告状,或是被别人举报。轻则通报批评,重则调离原单位或者直接下岗。
还有一些老师不敢办辅导班,但是家里经济实在紧张,男的就只好趁假期去当电工或砖瓦工,女的做微商卖化妆品或者内衣。总之,发挥个人特长,改变家庭环境。
我有一个老师朋友,就是靠周末给人做司仪,年关站街卖对联,还完购房贷款的。
还有个老师朋友,下班和老婆一起在菜市场门口卖馒头,也挣了不少钱。
在县城,只要脑子活,胆子大,总能在工资之外,挣一点活钱,改善一下家庭。
但他们的眼界和大城市比起来,还是不够开阔。除了一日三餐和晋级评职称,几乎没有其他的生活目标。
他们基本上不关心*治,对社会热点问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