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曰:“弹药架就像女朋友一样,没有是不行的;有了呢,你还需要小心伺候着”...事实上打从坦克出现开始,怎样伺候这群“女朋友”弹药架,一直是为设计师们所困扰的难题。
操作手册:坦克每天都需要保养,就像女朋友每天都要洗澡一样
﹀
那么如何伺候好“弹药架”呢?
﹀
本期视频
又多次上传不过
只能放到文章最后的
阅读原文
里
众所周知,坦克内部的空间还是相当狭窄的,人挤在里面多少有些沙丁鱼罐头的感觉。但是出于作战需要,坦克总归是要携带炮弹的,在这样小的空间内塞进几十发炮弹,无异于一个行走的“易燃易爆品”。如果仅仅是挨了一发打坏些机械部件,至少乘员还有逃生的机会。如果不小心“弹药架”被端,结果就只能飞头了...
某游中只要被爆弹药架飞头是必然的,除非你没有炮塔
关于如何避免“被女朋友踹”的命运,冷战的两大佬美利坚和苏联,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美国人的想法是:把弹药仓丢到炮塔尾舱去(这也是西方坦克炮塔外形区别于苏式的原因之一),人与弹药中间用钢板隔开,炮塔上方再设个泄压板。到了紧急时刻弹药丢了也就丢了,只要乘员没事还可以从头再来。看似十分符合美帝的“皿煮”,但用起来总有些意外。
说好的不飞炮塔呢,还是被“踹”了
理论上讲,当尾舱被击中弹药殉爆时,泄压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火焰和冲击波释放到坦克外边。但实际上隔离弹药和人员的隔离门很“单薄”,并挡不住殉爆的冲击波。最多只能在殉燃时顶一会,为人员撤离争取时间。所以美国的做法只能算是勉强有用...
你若不奔向皿煮,皿煮必奔你而来?
苏联自然不会走美帝的“腐朽路线”。经过分析,实战中炮塔被击中的情况占到55%以上。那么把弹药放在炮塔下边,用厚重的车体装甲保护起来就好了。而且苏系坦克本就低矮,实战中再根据地形和建筑物隐藏一下车体,被击中概率就大大下降了。
关于坦克“身高”,可能是苏联为数不多“心甘情愿”比美帝矮的地方
如果运气不佳真的被穿了,这时配上一套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也可以降低殉爆的概率。但问题是,苏联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实在是一言难尽...效率低下,无法阻止火势在坦克内的蔓延,往往是火势失控引发殉爆。
伊拉克版的横尸街头
在此,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国产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技术装甲车辆的广泛出口,它们也在中东和非洲地区频频亮相。在土豪老爷兵和黑蜀黍的操作下,虽然也免不了被击毁的案例,但多数的残骸还算完整。至少从侧面表明了证明,国产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还是值得信赖的。
这是挨了怎样的打,才能竖起来?
总之,关于弹药架的两种布置方式可谓各有各的道理,网络上也不乏争论的声音。但不管怎样说,原则只有一个:“谁活到最后,谁就是最好”。
哈雷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