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职场定律鲶鱼效应后面的秘密
TUhjnbcbe - 2025/5/28 18:59:00

朋友霞所在的公司此前一直靠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来维持运营,一个项目申请下来经费几百上千万,所以销售业绩即使惨不忍睹也没人在意。同事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时候是一团和气,上班嘻嘻哈哈,中午吃饭耗到两点回办公室,领导也不以为意;工作以完成为标准,从来没有什么说要把效果做到精益求精,有时出了岔子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从来没有谁去较真。

但近几个月风气变了,据说上级单位以后要减少对公司的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公司需要自负盈亏,原来的总经理找关系回到了上级部门,空降了一位领导担任总经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总经理到任后就对各部门、各副总、总监的职责权限重新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当年的任务指标并分解下去。这一点倒是颇得人心。但有一点做法,却是引起了员工私下的议论,那就是他提倡员工直接向他反映公司存在的问题,于是有的本职工作不怎么上心,却爱成天抓人小辫子的员工有了用武之地,动辙就邮件给领导反映。偏偏总经理还对这样的人另眼相看,大加赞许,称他们有主人翁的精神,借着这些人的投诉,换了好几个工作有点拖拉的中层。这领导重用这样的人,人品有问题。霞也是这样认为。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实际上,这只是空降的领导玩了一招“鲶鱼效应”的手法,用来杀鸡骇猴,改变原来死气沉沉,拖拖拉拉的工作氛围。

鲶鱼效应是什么呢?这得从海上捕鱼说起。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活鱼的价格也比死鱼高很多。但渔民在捕捞后,运回渔港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缺氧而死亡。后来他们发现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如果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为了逃脱被食的命运,就会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迎刃而解,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后来这一效应用于职场,就是引进或重用“鲶鱼类的人才”,让他们的主动出击促成一直以安稳为第一目标的“沙丁类员工”产生危机感,进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像上面空降的领导,鼓动员工直接向他反馈问题,只不过借原来员工对于公司知根知底的优势,让他们反馈,再以他们反馈的问题为理由,达到调整管理团队组成的目的。试想,如果从外面引起新员工或他直接对原有人事进行调整,势必引起原来管理团队的反弹,而现在借老员工的投诉找到调整人员的理由,看上去就名正言顺。

当然,对于他对于这类人的重用是暂时的,一旦完成组织结构调整,必然会希望管理机制回归正常渠道。

这一效应不仅可以用来改变整个团队的风气,也可以用于核心人员的激励管理。咱们举个例子,如果销售部门就一个人业绩遥遥领先,销售总监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那就可能业绩突出的这人倚仗业绩优势对抗管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是引进一个和他势均力敌的人,原来一枝重大的局面被改变,他也会产生危机感,自然行事会更注意分寸。这也是为什么在职场上,经常出现这段时间老总对这个部门青睐有加,过几个月,又把另一个部门捧上天去,就是通过这种平衡和制约让公司管理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

所以在职场再遇到类似事时,不要看表面,分析一下深层的原因,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定律鲶鱼效应后面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