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关系国运,事在青农
TUhjnbcbe - 2025/5/16 21:50:00

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希望以此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生产,为各方合作做出努力。

上世纪70年代,气候异常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外加各国抢购粮食,出现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无独有偶,在年、年也出现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也更加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今年的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而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宣传周。本次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使农民更多的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加大粮食产量,使中国努力实现“零饥饿”。

目前,中国的粮食年产量达到了6.69亿吨(年数据),自年以来,超过美国,已经连续34年位于世界之首。并且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也已达到95%,实现了基本自给,但尚未达到完全自给即超过%,剩下的5%以豆类为主,主要是大豆的生产较少所致,因为中国的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大,这5%的缺口就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面对如此巨大的粮食缺口,国家采取了有效措施。总体来讲就是“开源节流,积极宣传,科技投入,良种推广”。一方面国家正在严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另一方面又提出建设12亿亩的高标准农田,以此保障1.2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此外,中国还加大了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单产。谷物、豆类、薯类粮食作物的产量均有明显提高。

中国在粮食安全的宣传方面也下足了工夫,除了上文提到的设立“粮食安全宣传周”之外,也号召各地进行“光盘行动”。各种各样的标语被贴近小巷。同时,一些餐厅也对响应号召的顾客予以奖励。渐渐的,在餐厅就餐后打包的人多了起来,宣传取到了较大的效果。

除了在粮食上下功夫的“传统思路”之外,年9月2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中国科学家最新突破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即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成功构建了一条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的人工途径。在实验室的数小时内完成了农作物数月才能完成的事。该技术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的粮食完全自给,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青岛农业大学积极发挥农科专业优势,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协助国家进行农业生产,多次派遣农业科技特派员全方位指导附近群众的农业生产,将科技成果和研究发明应用于广袤土地上,造福人民。青岛农大建立了多个农业科研基地,争取教学与科研取得新成果:同时也在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了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响应国家号召,七十年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的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亩产已超过千斤,花生的亩产也已超过斤。并且青岛农大长期坚持进行土壤肥料定位实验,为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同时,在优势农学类专业的支持下,青岛农大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继续在国家的粮食安全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青岛农大的学子们不仅可以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也应拥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与较高的道德修养。一方面,学会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在就餐时珍惜每一粒粮食,另一方面,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对于学生个人来讲,似乎一个人可以为粮食安全所做的事实在有限,但是不要忘记,水聚成海,石积成山,千千万万的“小事”能够汇聚成无穷尽的力量。将珍惜粮食贯彻落实在日常的时时刻刻,守护粮食安全,大家皆有责。

文|刘泽栋于珊

图|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关系国运,事在青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