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潍县集中营奥运冠军在这里不幸遇难,两位美
TUhjnbcbe - 2025/4/11 16:54:00
白癜风资深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后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事实上,战争爆发前,居住在美国夏威夷等地的日本侨民便已经开始秘密搜集关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相关军事机密,为日军偷袭珍珠港做准备。

战争爆发后,日本侨民此前的种种行为自然引起了美国人的极大愤慨,于是美国政府便将6万多日本侨民强行迁往洛杉矶集中看管,且不准他们与外界有任何的联系。

很显然,美国此举引来了日本的不满,出于“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日本也着手准备建立一座用以关押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人员的集中营,经过筛选,日本人最终选择了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乐道院作为集中营的选址,并立即征集民工进行建造。

日本人之所以选择潍县乐道院为集中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潍县靠近胶济铁路和烟台、青岛等港口,交通比较发达。

二是,潍县乐道院场地较大,设施比较完善,且这里本身就有很多欧美人在此避难。

三是,潍县位于日本沦陷区腹地,日军对这里的控制比较稳定,盟国不易渗透进来进行解救。

因此潍县乐道院就成为了日本人建造集中营的绝佳选择。

潍县乐道院是美国传教士狄乐伯及夫人于年来此传教时所建,当时规模并不大,后来乐道院获得较多的庚子赔款,于是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扩展,曾一度占地多亩,在当地非常的有名,也因此,乐道院成为日后西方人士的主要集聚区。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胶济铁路,当年年底,日军占领胶东半岛,于是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区的外国侨民便纷纷涌入乐道院避难。

因为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对美国宣战,而美国对日本发动的战争也基本出于中立态度。所以,对于潍县乐道院的现状予以维持,并没有过多干涉。

潍县集中营的前身乐道院

然而,珍珠港事件打破了这一状态。

年初,日本正式派兵进驻乐道院,并强征了一批劳工对乐道院进行整改,他们先是把乐道院里的树木砍伐一空,然后修建了碉堡,而乐道院的围墙上也架起了一道道铁丝网。

就这样,一座集中营改造完成了,但日本人却对外称“敌国人民生活所”。

集中营改造完成后,原先在此避难的外国侨民成为被关押的第一批“敌国人民”,而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日本人又陆续抓捕了大批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北方的外国侨民,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被关押在乐道院里的外国侨民最高时多达0余人,是当时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同盟国集中营。

当时不止是普通外国侨民,也有很多知名人士也曾被关押在这里,如:

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司徒雷登、曾任蒋介石顾问的雷振远、美国驻新中国第二任大使恒安石、年巴黎奥运会米冠军埃里克·利迪尔、齐鲁大学教务长戴维斯。

这些知名人士,大多都是从小就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定居或者本就出生在中国,因此,对于中国,他们还是非常热爱的,也正是出于对中国的这份难以诉说的情感掺杂其中,他们才会在战争爆发后毫不犹豫的留在这里,直至被送入集中营。

曾深陷集中营的美国驻民国大使司徒雷登

对于过惯了上层生活的外国侨民来说,集中营的生活实在是人间地狱,据亲历者戴爱美女士回忆说:

大约人被塞进这些不伦不类、杂乱破烂的房屋里。集中营的监舍内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每张床与床之间相隔不到一尺。简直是苦不堪言。

事实上,这并非他们在夸大其词,日本人当时对待这些侨民确实非常残忍,日本人每天给他们提供的食物非常少,根本不足以维持一个人的正常身体需求。

三年后,当美国小分队前往集中营拯救他们的时候,出现在小分队士兵们面前的,是一群群衣衫褴褛、两眼深陷、面黄肌瘦、饿的只剩皮包骨头的“野人”,这些形象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对于集中营的管理,除了食物方面的克扣外,日本人还在教育上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当时集中营内有很多的小孩,侨民们坚决要求日本能给这些小孩学习的机会,日本人虽然答应了,但条件却是小孩必须接受日本课,而且每天上课之前要高呼十遍“大日本天皇陛下万岁”和“大日本皇军万岁”,如果不喊的话,就会遭到日本人皮鞭的抽打。

这种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令集中营的每一个人都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忍受,因为只有活着才有走出集中营的希望!

关押在潍县集中营的外国

虽然集中营的状况惨如人间地狱,但恶劣的环境里也总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在潍县集中营的历史上,有两件足以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之动容的事情。

第一件,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的故事。

利迪尔虽然是英国人,但出生在天津。在天津,他度过了5年的童年时光,后来他回到英国上学,求学时期,他展现出了超强的运动天赋,年,他代表英国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第八届奥运会,最终以打破奥运记录和世界记录的成绩夺得男子米冠军。

虽然夺得冠军令他功成名就,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一切优厚的条件,于年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

回到天津后,利迪尔进入一所中学执教,这一教就是17年。

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当时的中国教育事业,对于中国人来讲,这是一位值得尊重和铭记的国际友人。

年,随着战争形势的日趋严重,利迪尔说服妻子,让妻子带着孩子们返回妻子的老家加拿大避难,而自己却无法割舍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中国,所以,他再一次坚决得了留下了,而这一分别,却是他们的永别。

在集中营遇难的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

年,利迪尔被日本人抓进了潍县集中营,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虽然生活非常的艰难,但利迪尔却时常开导他人,利迪尔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态度深受周围人的喜爱。

有一天,集中营传来了同盟国要与日本交换战俘的消息,同盟国与有意用日本战俘交换集中营里的一些被囚人员,对于集中营里的人来说,这是重生的机会!

后来,交换人员名单公布了,利迪尔赫然位列名单的榜首,他是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亲点的交换人员。

然而,利迪尔却放弃了交换的机会,他将名额留给了其他人,或许有的人会说他傻,但更多的人必然知道,这种将生还的机会让给他人是多么的伟大!

在利迪尔的身上,体现出的才是奥运的精神。

年2月21日,身患重病的利迪尔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去世,时年43岁。

利迪尔的精神最终也感动了日本人,日本人破天荒地将他的遗体葬到集中营之外,并允许集中营的关押人员前往送葬默哀,甚至日本看押人员也加入了送葬的队伍,这足可见利迪尔的精神与影响力在那座冰冷的集中营里究竟有多么的强大!

潍县集中营的原貌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位可敬的世界冠军,潍坊市政府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纪念碑,纪念碑的背面刻着这么一行字:

埃里克·利迪尔体现了友爱互助的美德,毕生鼓励年轻人为人类的福祉尽其所能

如果说,利迪尔是当时集中营里外国人互相帮助的典范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件事便是体现了中国人民无私而伟大的助人和奉献精神。

第二件事,张兴泰、黄乐德等中国人舍生忘死帮助外国侨民的故事

时至今日,很多幸存的集中营外国侨民都不会忘记当年的中国老百姓在面对日本人的生命威胁时是以怎样的一种勇气去帮助他们的。

当日本人对他们进行食品克扣的时候,是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一包包食物扔进集中营的高墙之内,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后来,日本人对他们的看押越来越紧,为了将集中营里的真实情况传递到外面,也为了同盟国能早日派人前来解救他们,当时被关押的侨民们想尽一切办法,终于让他们发现,当时能够自由进出集中营的只有掏粪工人张兴泰。

当侨民代表德卫斯将他们的计划告诉张兴泰时,质朴善良的张兴泰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虽然张兴泰不知道他的这一行为会为这些关押的外国人带来怎样的改变,但这段时间,张兴泰亲眼看到了这些人所遭受的折磨,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即便是出于对日本人的深恶痛绝,张兴泰也愿意去冒这个险!

潍县集中营的原貌

从集中营出来后,张兴泰将德卫斯等人偷写的信辗转交给了潍坊广文中学的校长黄乐德。

黄乐德看了信后,先是凑了0元伪币给张兴泰,让他务必想办法送入集中营内。当时集中营里被关押的人员并没有被日本人武力剥夺一切财产,虽然生活上受到了限制,但他们依旧可以用钱财向日本人购买生活必需品,只不过这种购买并不是等价的,日本人只是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的压榨外国侨民的财富,所以,黄乐德才会让张兴泰先拿一些钱去救急。

张兴泰走后,黄乐德联系了当地游击队的司令员,让他们帮忙筹集善款,最终筹到了30多万伪币,时值10多万美元。

为了保险起见,黄乐德让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将善款分三批送往瑞士驻青岛的代办处,当时瑞士是中立国,只有送到中立国瑞士,这笔钱才算是安全了。

瑞士驻青岛的代办处外交官艾格收到这笔钱后,立即用这笔钱以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购买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然后再分批送入了集中营内。

可以说,正是这批物资拯救了集中营里被关押的0余名外国侨民,所以,在3年的时间里,除了被交换离开的多人外,剩下的多名人员,在日本人如此残忍的看押下,也仅仅有6、7人死亡。

如今潍县集中营遗址一角

虽然有了黄乐德等人的协助,集中营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日本人的暴虐却日甚一日,集中营里的外国侨民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哪一天他们的生命会因为日本人的暴虐而突然中止。

年5月,时任辅仁大学附中教师的恒安石和英国海军退役上尉狄兰决定越狱。

他们先是仔细筹划了逃跑时间和路线,然后私下委托张兴泰与附近的游击队取得联系,请求游击队前来接应。

几经周折,张兴泰与游击队取得联系,6月9日夜,恒安石与尉狄兰在张兴泰及其儿子张锡武还有游击队的帮助下,成功逃出集中营。

两人逃出后便立即受到游击队的严格保护,而日本人对于两人的出逃也大为震怒。

日本人派出大量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查,却始终没有发现两人的行踪,于是日本人恼怒之下在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那段时间,为了发泄愤怒,日本人疯狂地焚烧了两千多座房屋,杀死、烧伤村民多人,然而即便这样,恒安石和尉狄兰却一直被中国军民保护的非常安全直到日本人投降。

可以说,为了恒安石和尉狄兰这两个外国人能够活下去,中国军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从集中营越狱的美国驻中国大使恒安石

抗日战争结束后,恒安石先是回到潍县,他专门找到张兴泰和张锡武,当面向两人表示感谢,然后再回到北京,参加联合国善后救急总署的工作。

年,恒安石回到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美国国务院,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开启中美破冰之旅,恒安石也担任了基辛格的助理,参与了周总理与基辛格的会晤,年,里根当选总统后,恒安石被任命为第二任美国驻华大使,年,恒安石再次来到潍坊,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

事实上,不止是恒安石,很多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都曾多次来到潍坊寻找昔日的救命恩人及他们的后代,在这些幸存者的脸上,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他们那一张张真诚的面容,那是只有历经生死磨难才会有的感激之情。

两名幸存者在集中营遗址前相拥而泣

正如幸存者戴爱美女士后来在潍县集中营遗址中所讲:

我盼望,今天在座各位中有当时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或者后人,好让我可以当面说一声,谢谢!

那声“谢谢”是用中文呼喊出来的,说完之后,戴爱美女士深深的一躬。

一声“谢谢”,一个鞠躬,道不尽的感激,诉不完的衷肠。

虽然潍县集中营的历史早已过去,但却永远不会被遗忘,因为在那座集中营里发生的故事散发出的是人类追求的和平、关爱与友善,这些美好的品质没有国界之分、人种之分。

希望潍县集中营的故事能够唤醒某些国家的反思,不要在抹黑、敌视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反噬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1
查看完整版本: 潍县集中营奥运冠军在这里不幸遇难,两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