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大厅里设置分类垃圾桶,餐厅、餐桌摆放光盘行动提示牌和桌签,大量缩减纸质材料,会务信息全上履职平台……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以来,市政协会务组以及每位委员,身体力行倡导着垃圾分类、减量这一绿色环保行动。
下载履职平台本报记者阎彤摄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走进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会场——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大堂的角落里,“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八个大字非常醒目。绿的、黑的、蓝的、红的四个垃圾桶,分别对应着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垃圾分类投放本报记者阎彤摄
集中了众多媒体演播室的大厅内,忙着报道市政协全会的记者,前来做客的委员……都会将用过的废电池、矿泉水瓶和包装袋,分门别类地丢进相应的垃圾桶中……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光盘行动节俭惜福
来到委员驻地五洲大酒店,二层的委员餐厅门口,“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光盘见美德”海报贴在墙上;走进餐厅,在取餐处,餐桌上,都能看到“光盘行动”“勤俭节约”“文明餐桌”的桌签和小海报。
开展光盘行动本报记者王海欣摄
这再熟悉不过的宣传语句提醒着就餐的每一个人,也彰显着倡导“绿色环保”是本次大会的重要会务之一。
细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桌签都是市政协会务组从机关食堂的餐桌上“挪”过来的。倡导绿色环保、践行垃圾分类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每位委员的责任。
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赵健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在市政协机关食堂推行的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让厨余垃圾减量不少。此次,会务组又把这种好做法带到全会上。为此,在政协全会召开之前,特意把机关餐厅的60多个桌签全都带过来,摆放在委员餐厅,时刻提示大家就餐时继续开展光盘行动,不忘绿色环保。”
“光盘行动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美德。”“我们不在扶贫第一线,节约每一粒粮食就是我们对扶贫的贡献。”“不忘初心,不能忘本,浪费就是忘本。”“当我们吃好的时候,不要忘了许多人刚刚吃饱。”记者发现,这些桌签的背面还附上了不少温馨的提示。
“拿来的食物都得吃了!”市政协委员程凯说,“光盘行动”已经成为所有委员的共识。
一次性用品不主动提供
今年和往年一样,委员驻地房间内没有一次性洗漱用品的踪迹。委员带着自己的洗漱用品上会,早已成了习惯。“这样减少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委员们说。
“一次性剃须刀、一次性拖鞋、常见的擦鞋布……”委员们还发现,今年的驻地服务,不再主动提供的物品更多了,但只要您有需要,服务员可以随时把这些物品送到委员的房间内。
铅笔和纸张要按需供应
记者发现,会场内,以往随处可见的铅笔、纸张等文具,也成了“按需供应”品。
在政协小组会会场,委员桌上厚厚的纸质材料不见了。要想查阅会务记录和相关信息的简报,可以到小组秘书的桌上翻看,几份简报足以供委员们参考。
“怎么没看到发放解读材料?”一位委员问。小组秘书解释,今年的政协会不同以往,已不再向委员统一发这类纸质材料。它们会被集中放在驻地的大堂里,如有需要,委员可以自己去翻阅。
上履职平台减纸质材料
政协全会上发放的纸质文件都大量缩减了。这样做并不影响委员们获得会务信息,因为他们多了“掌上神器”——北京市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市政协办公厅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今年市政协力推的智慧化平台。会前才有多名委员下载使用,大会开幕后,短短几天,下载使用“北京市政协”APP的委员就增加到多名,这让超九成的市政协委员把履职平台放在了掌上网络中,捏在了手心里。
资料自助领取本报记者王海欣摄
为了让网上履职深入到每一位委员心中,市政协全会的会议区、休息区的易拉宝、宣传折页上都印上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履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