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人手一个的U盘,自年出现到今天已经22年了,是时候来讨论它能存数据多久了。
U盘20年的专利也于年11月14日到期,这意味着深圳朗科科技靠着U盘的专利收了20年的保护费。四流企业卖苦力、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专利、一流企业卖标准,可见不是谁都有能力卖专利和标准,想想这数目众多,琳琅满目的U盘得赚多少钱呀。
从古自今,存储信息的介质有很多种,比如:石头、贝壳、乌龟壳、骨头、绳子、铜、铁、竹简、丝绸、纸、磁盘、光盘、硬盘等等,但迄今为止,人类发现信息存储最久的介质是石头,从石头上刻录下来的信息能嗅探到几千年前的远古印记。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计算机的数据存储从最初能记录非常少量指令的打孔卡到今天以TB作为日常的存储单位(计算机的存储单位一般有B、KB、MB、GB、TB、PB、EB、ZB、YB、BB)、以ZB作为网络吞吐量。
1KB=B;
1MB=KB;
1GB=MB;
1TB=GB;
1PB=TB;
后面的以此类推。
很多人就会好奇:现代的存储介质到底可不可靠,又能存多少年?
毕竟还没有发现比刻录在石头上的信息还要久远的信息,而我们存储的越来越多的数据到最后会怎么样?
实际上从我们开始采集和演示数据开始,就开始制作不同形式的介质来存储它们,每项新的发明都会朝着更大的使用便利、更多的存储空间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迈进。然而,东西总有用坏的一天。
U盘顾名思义最早是插在电脑的USB接口上的,一般来说U盘上至少有两个IC,其中较大的、离USB接口更远的是闪存芯片,通常采用TSOP48或BGA封装,另一个是U盘主控,供电电路和晶振有时候会集成在主控内部。U盘的速度会受限于U盘主控性能、双层MLCNAND性能以及所支持的USB协议。
U盘的闪存才是真正用来存储资料的,通常U盘的固件和文件系统信息也位于闪存内,出厂前厂家会批量对U盘写入固件和初始化。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U盘使用的闪存均与固态硬盘内的闪存相似。
闪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SLC(Single-LevelCell),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贵,约10万次擦写寿命。MLC(Multi-LevelCell),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次擦写寿命。TLC(Triple-LevelCell),3bit/cell,也有闪存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通常约-次擦写寿命。SLC、MLC、TLC的差别是相当大,通常情况下厂家也不会将晶片种类标出来,而一些降级片常常用来制作U盘。这就直接导致了U盘的质量参差不齐,使用的寿命也参差不齐,有些人的U盘可能用好几年都还在用,有些人的U盘可能用几次就坏了。
另外,我们经常直接进行热插拔而不使用“安全删除USB设备”导致U盘闪到老腰,下次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提示:数据丢失(不完整)、无法识别设备、必须格式化才能使用、需要修复扇区等等情况。
总结
U盘内的数据静置好几年查到电脑还能用的还是占少数,绝大多数U盘都是用着用着突然就坏了,或者用着用着突然就丢了。数据无价,重要的数据还是建议多种存储介质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