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一次跟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问我了一个问题,她说:孩子3岁了,是不是非要去幼儿园不可?她家的情况呢我也是略微了解一下的,孩子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她的婆婆也就是孩子的奶奶是一位资深的幼儿园老师,所以在孩子要不要上幼儿园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经常为此争吵不休,朋友很是苦恼。
三岁孩子为啥必须上幼儿园,不去可以吗?“鲶鱼效应”不妨了解下
其实孩子奶奶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她认为她的教育经验丰富,当了那么多年的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园需要学习的东西都了如指掌,孩子在家她完全教得了,没必要这么小送孩子去幼儿园。而且,孩子也不愿意去幼儿园,每次都是哭闹不止,还不如让孩子在家。
而朋友则认为,不论家里的教育资源有多好,始终没有幼儿园的气氛,无法给孩子提供幼儿社交场合。而且现在知识更新迭代的那么快,老人也未必能教得了孩子。这虽然是大部分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送孩子去上了幼儿园,虽然他们心理上还是觉得自己完全教的了小孩子。
大部分家长其实很认同“在幼儿园学不到什么东西,自己可以完全在家教”这个观点,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鲶鱼效应”的现象,这是一个新名词,是由外国人提出来的一个现象或者说是说法。那么什么是“鲶鱼效应”呢?以前科技不够发达,在挪威那些靠捕鱼为生的渔民。
为了让打捞上来的沙丁鱼活的久一点,只好在船舱里放上一条鲶鱼。当沙丁鱼看到自己的天敌和自己隔的那么近的时候就会不停地游动,以此摆脱鲶鱼的追杀。因为鲶鱼是食肉的,当它遇到沙丁鱼肯定会极力追杀。在这样躲避追杀的过程中,沙丁鱼不停地游来游去,沙丁鱼就不会因为窒息而亡,从而保证沙丁鱼的存活率。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通过激烈的竞争打破安逸的舒适圈,从而取得进步。孩子要不要去幼儿园何尝又不是一种“鲶鱼效应”的体现呢?
那么孩子为什么非要去幼儿园不可呢?
1、幼儿园的生活是一种竞争的环境
其实幼儿园到小学的课程并不复杂,家长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但是学习环境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家里没有紧张的学习气氛,孩子也没有参照物,对于进步和后退没有概念。而在学校里,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孩子对于同龄人的进步和优秀会感到压力从而激发出自己的斗志和超越其他人的欲望。
2、幼儿园里有家里学不到的东西
幼儿园作为一个小的集体而存在,是孩子学习社交和适应集体生活的好地方。每个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个体是离不开集体的。而在家里,孩子感受到的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集体是没有感知的。
那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鲶鱼效应”,来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呢?
1、自己本身的实力很重要
所谓“鲶鱼效应”,不仅仅只有沙丁鱼,还有威胁最大的鲶鱼。不用说在这样的环境中,鲶鱼是最强王者,但是那些游的比较快的沙丁鱼也不会被淘汰。所以,孩子最终是鲶鱼还是沙丁鱼,还要靠自身的能力来决定。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正确引导孩子对成败的认识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也没有人能永远坐在成功的宝座上。当孩子踏进幼儿园,有可能会迎来第一次的失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加以引导,让孩子明白,这次的失败只是成长道路上一次不好的体验,关键是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了什么。
3、不要怕孩子会吃苦
其实很多家庭不想早早送孩子去幼儿园主要还是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受委屈。但是孩子始终要离开父母走进社会,幼儿园只是途经的第一个集体环境。有些时候孩子做错事情,家长不舍得教训,而老师不一样,他会正确的教导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结:
虽然孩子早早送去幼儿园,父母会怕孩子受委屈,心疼孩子。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是“闭门造车”,如果不让孩子出去适应新环境,即使你有百般技艺,但是时代在进步,“闭门造车”终将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只有充满竞争,孩子才能进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