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董兴生杜蔚每经编辑:杜毅
“原创音乐发展乏力,原创作品匮乏,是不争的事实。”1月15日,年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峰会在成都举行,会后,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王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中国音数协副理事长王宇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董兴生摄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音乐作品缺乏明确的变现模式,“导致音乐创作者连生存都难以为继,更不要说去发展”。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音乐等文创作品迈向数字化时代,数字版权的确认、保护及变现变得更加艰难。
就连李荣浩这样的顶级歌手,也面临专辑“难产”的尴尬,更何况难以计数的草根音乐创作者?对此,王宇认为,在数字音乐时代,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对数字版权进行确认、交易和变现。
受互联网冲击传统音乐产业断崖式下滑
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以互联网文化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王宇告诉每经记者,“随着5G时代到来,数字版权、数字文创消费将快速增长,整体产业规模将很快达到数千亿元。”
不过,王宇在感叹技术变革的同时,亦感受着音乐市场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回忆道:“我30年走过的路,从传统录音带到光盘再到数字音乐,内容生产传播都是技术迭代和革命,推动行业产业的变革,这是不言而喻的。”
受数字音乐的冲击,不少传统音像出版社纷纷在十年前进行改制。
“转型之初,我们遇到了传统媒体坍塌式下滑。原有的音像出版变现价值链和交易模型彻底坍塌。”顿了顿,王宇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过去的变现依靠唱片光盘,我们出版一张专辑,要给歌手、制作人付费,形成产品后,再通过传统发行渠道,进入传播渠道。而互联网时代,音乐在网上迅速复制,传统音乐产业断崖式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似乎不管是在传统的光盘时代,还是数字音乐时代,“发歌难”一直是困扰着广大歌手的难题,即便拥有多万粉丝的李荣浩也不能幸免。就在1个多月前,李荣浩因“发不了歌”质问音乐平台和经纪人而登上微博热搜,并得到阿信、张靓颖等诸多的歌手支持。
李荣浩微博下,“音乐环境让原创音乐人寸步难行”的留言更是引人深思:歌手发歌究竟有多难?“歌手的抱怨,正好反映了(行业)缺乏标准。”听到此事,王宇向记者直言道,“李荣浩遇到的这种情况,可能是没找对路,没找到传统音像出版社。其实,只要内容合法合规,作品成色没问题,我们从签合同到审核、认证、出版和发行,包括光盘生产,不会长达几个月。”
而实际上,一张实体音乐专辑,“通常情况下,通过审核申报完成后,一周之内就可以交付成品,推向市场。”谙熟音乐行业的王宇告诉记者,光盘一天可以生产2万多张。“如果只是发在音乐平台上的专辑,那么就由平台自审。”
行政、司法、技术确权数字版权保护需要三板斧
数字文化产业崛起,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典型特征。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和传播的文化创意内容,具有创意性、引领性、低消耗、可持续的鲜明特点,因此成为近年来的产业风口之一。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年,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但数字文创并非没有挑战,数字化也为侵权、盗版打开了方便之门,由此导致数字版权非授权使用、拷贝、传播,内容版权价值变现艰难,内容原创者收益无法保障,原创动力逐年下降。
“数字版权保护,首先要从确权开始。”王宇以音乐为例,在传统时代,音乐版权以录音带、录像带、CD、DVD等载体形式,可以实现确权。但在互联网时代,文创产业的鲜明特征就是去载体化。
缺少了载体的数字文创产品,其创作者如何确定和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我看来,需要通过行政确权、司法确权和技术确权三种手段来实现。”王宇提出了数字版权保护的三板斧。
作为全国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之一,从年起,王宇担任董事长的成都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开始思索数字版权保护和变现困局的破解之道。
其中,打造的“斑马——天府TV数字版权综合服务平台”,是希望打通数字音乐的技术确权。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多节点共识、非对称加密和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建立系统化的数字作品版权认证确权、数据共享、可信交易机制”。
王宇进一步解释,通过将文本、图片、音乐、音频、视频等数字作品的特征信息、评估信息、交易记录、侵权取证等关键信息上链,实现数字作品版权的行政、技术及司法确权,形成数字作品版权及过程信息开放共享的版权联盟链。
“以此来锁定数字版权的归属,作品在网上传播时,就会追踪版权到底去了哪,谁在用。原来线下点对点的单边版权交易模式,变成线上多对多的联盟链多边交易集市,实现数字内容作品的版权交易和维权。”王宇说。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