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是非常普遍的文化娱乐消费活动了。那么,一部电影从拍摄完成,制作母带,到最后出现在电影院银幕上,中间有哪些流程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
1、胶片时代的放映及盗版问题
先说点历史吧。过去电影院放电影用的是胶片,有个专门名词叫拷贝。就和过去咱们拍照片也是用胶卷一个意思。胶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的黑白胶片到彩色胶片,像素各方面都在提高。
咱们现在拍照一般都是数码相机,用不着胶卷了,因为胶卷在洗印和保存方面有很大不便。
拍电影呢也是一个道理。尤其是电影发行过程中,有多少个放映厅,就要提供多少个胶片拷贝。每盘胶片都是钱啊。
当然,更严重的是盗版问题。
一部热门电影同步上映,需要向市场同步提供数百个胶片拷贝。而且不同的发行公司,由不同的人掌握这些拷贝。这么多人,这么多拷贝,想要保证每一个拷贝都没有被复制,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90年代vcd、DVD光盘出现以后,盗版影片越来越便利,简直防不胜防。
据说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由于可想而知的盗版风险,发行方要求专人用密码箱带着拷贝去电影院,全程监控放映过程,放映结束就收回。
这部保持中国电影票房纪录近10年的电影,当年还留下了一个谜题,即到底有没有人在影院看到过露丝的胴体,有人说看过,有人说不可能。
这个事,据说是真的。就是当年第一批投入市场的,经过严格审核的拷贝不够,好多看不到这个电影的城市群众呼声太强,所以紧急加印第二批拷贝,更有一些电影院拿到中影的母版就自己干,于是出现漏网之鱼,在中国电影院看到了难得一见的露点镜头。
这些都是笑谈了。
2、从胶片格式到数字拷贝转变
由于数字拷贝的优势,也由于咱们国家电影院基本都是最近3、5年新开或者改建,所以国内电影院基本上都是使用数字格式放映设备。
这些年重映了一些老电影,包括之前的《大话西游》,以及年修复版《泰坦尼克号3D》,都是把以往的胶片格式进行了数字修复。
当然电影胶片并没有完全消失。
尤其是美国电影院,还有一些是老式放映机,所以还提供胶片版本拷贝。
另外有一些追求逼格的电影,依然坚持使用胶片格式拍摄。这是因为胶片拍摄出的电影,像素画质有其特殊质感。大家可以理解为现代印刷品和线装书的区别,线装书嘛,想想就觉得逼格高。
年诺兰的《星际穿越》和去年的《敦刻尔克》,就是以65毫米和70毫米胶片拍摄的IMAX版本电影。逼格高的电影拍摄模式,需要高逼格的专用摄影机,并且也只有高逼格的特种放映机可以放映这种版本的胶片拷贝。
即使在美国,这种电影院数量也很少。
当然,咱们社会主义国家不惯这种毛病,直接把胶片格式转化成了数字版本,所以国内电影院上映的《敦刻尔克》都是数字格式——其实是因为咱们国家没有这种放映设备啦。
3、数字拷贝防盗版关键:密钥
好,现在说到重点了。咱们电影院都是放映数字拷贝,这拷贝是怎么制作?
当然是指定专营。由中影公司下属的数字制作公司专门制作。
所有电影拍摄完毕,经过审查合格以后,提供母带给中影数字公司,统一制作数字拷贝。制作完成,交给院线发行方,再由快递送达下属各电影院。
那么数字拷贝长啥样?其实就是个移动硬盘。有的硬盘里面可能不止一部电影,要充分利用空间嘛。比如下图这个
一个移动硬盘里面有2部电影,3个版本。《狗狗的疯狂假期》2D、3D版本,以及《移动迷宫》3D格式。
大家注意,标签下面还有一个《星战8》的3D格式内容。这说明,其实这个移动硬盘是重复利用滴。
所以,数字电影格式真是方便,就相当于咱们把优盘上的电影拷过来嘛。只不过一部电影大概有几百G,否则直接QQ传输也就行了。
你别说,除了快递硬盘,现在部分电影内容还真有通过卫星传输的,使用专门网络。不过这个玩意毕竟不太稳定,还没有全面推广。
把电影数字内容拷贝到放映机上面,是不是就能像在电脑上那样看电影了?当然不行,那岂不是随便谁往电脑上拷贝一个都能看最新大片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密钥。就是把数字格式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你可以理解为解压缩包密码。而且密钥有唯一性,具体来说,每个电影院每个放映厅在电影总局都有登记,密钥制作一一对应每个放映厅的放映机。只要拿到这个对应的密钥,这台放映机才能使用。
密钥也是在这个中影数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