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智者小说围城世相人生,不过如此 [复制链接]

1#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先生以辛辣犀利的笔触描摹了抗战初期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众生世相。

读《围城》,笔者既叹息“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感慨“世事无常”,亦叹服作者叙议相协、取譬设喻的娴熟技法,更开始思索“围城”的深意与人生的归宿。

《围城》

众生之百态

在《围城》的序言中,钱钟书先生如是写道: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诚然,本书中描绘了多层次的社会图景,刻画了知识分子、市井人物等形象。就展现的图景而言,笔者以为可粗略分“家庭”“学校(职场)”“社会”三方面。

家庭之中暗流涌动书中,作者主要描绘了主角方鸿渐身处的“方家”、其妻孙柔嘉所在的“孙家”以及自己与孙柔嘉结合后的小家庭。

方家代表着典型的官绅家庭,一家之主方遯翁本为晚清举人,在对三个儿子教育和对方鸿渐亲事的安排上都体现了其思想的封建与迂腐。对这个大家庭的婆媳矛盾、妯娌冲突的刻画也真实地反应了人际关系的现实状况。

比起方家,孙家则是一个商人家庭,然而孙柔嘉姑母对方鸿渐的强势压迫与方鸿渐不可耐烦的逃离与抗拒表现了长辈与晚辈之间“管制”与“反抗”的冲突。

方鸿渐后来的小家庭,夫妻矛盾的逐渐激化也动摇了这个普通的现代小家庭的稳定。

影视剧中的孙柔嘉与方鸿渐

各类家庭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在感慨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情冷暖,虚伪势利的同时,笔者不免像方鸿渐一样,陷入一人渺茫的孤独中,开始理解他的感叹——无家可归有时简直是桩幸事。

学校之内明争暗斗学校也非清净之地。

三闾大学这个“是非窝”里,方鸿渐受到过校长的摆布、同事的算计,见识了暗中营结的*派的明争暗斗。在这个狭窄的小天地里,知识分子的病态猥琐的形象展现无疑。

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他们自恃清高,却卑琐无聊。

影视剧中的李梅亭

这本“新儒林外史”也是对这些知识分子的病相的批判与讽刺。

社会之上除此之外,围城还展现了战争时期的社会面貌。

书中描写了“欧亚大旅馆”的“跳蚤市场”,旅店的“肉芽”等民俗民况,也描摹了摸爬滚打的众生。船上贪得无厌的小厮,成日念佛以求打胜仗的愚昧的张太太,放浪恣肆的寡妇……

在戏谑与调侃之下,流露出钱钟书先生的感时忧世和对人类的怜悯。

多余人与女性角色《围城》的主角方鸿渐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对象。这个“多余人”一般的知识分子软弱却善良、受过西式教育却不敢推掉父亲安排的亲事、渴望爱情却迟迟无法正面拒绝自作多情的苏文纨。他的身上体现着新旧交替的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复杂性。

影视剧中的方鸿渐与苏文纨

此外,女性角色也丰富多彩,自命清高却夹带私货以牟利的苏文纨、火热而单纯的唐晓芙、看似朴实却工于心计的孙柔嘉。这些女性在接受西方“自由”等等思想洗礼的同时,也残存着传统的封建女性的尖酸刻薄的印记。

创作之妙法

《围城》被称为“智者小说”可谓名副其实。通篇可见作者犀利的讽刺和幽默的反语,以及夹杂在叙事中的富有人生哲理色彩的议论。

其中,既有对战争的讥讽——“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日本人唯不吝惜弹药”

也有对教育的一针见血的评论——

“从前愚民*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

还有对男女交往、人性本质等方面的调侃。

方鸿渐对与孙柔嘉结婚的感慨

读来叹服,思来更以为妙绝。

信手拈来的巧妙类比与比喻也是《围城》的一大特色。作者总能通过不落窠臼的比喻恰切地描绘人物、营造氛围。如描写赵辛楣时将其比作“空心大萝卜”,将车中挤搡的乘客喻为“沙丁鱼”。

“围城”之哲思

《围城》一书的主旨众所周知——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如此,职业如此,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小说中的人物谈论婚姻时也曾引用法国的古老谚语谈及这一点。而整部作品实则也是在讲主角方鸿渐“入圈”又“出圈”的往复过程。他从留洋的圈中跳出,又进入了父亲主宰的家庭的“围城”,从家中跳出,又进入了三闾大学的“围城”,从三闾大学跳出,又进入了婚姻的“围城”……经历了不断的“出城”与“入城”,方鸿渐感到疲惫不堪,他感觉自己“像许多住在这个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最终在冷峻的时间的摆声中,他也没找到真正的归宿。

笔者不禁思考如何应对人生的“围城”呢?如何在一个个孤独隔绝的城寻得一个可以安放身心的所在?这些是方鸿渐在追寻的东西,也是作者留予世间迷茫众生的思索。

《围城》在理性地揭露社会和人生“不理想”真相时从多方面启迪读者。如对“婚姻”问题的思索,对家庭关系的处理,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其中,笔者感触最深之处当属文末“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含的讽刺和怅惘”。悠长的余韵里,不禁令人叹息人生的底色究竟如何?良久,笔者竟生出了对时间的虔诚的崇敬,人世有人世的千百无奈百般无常,而时间只是冷漠的时间。

任世事多变,唯时间永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