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有必要去幼儿园吗一篇文章给你答案 [复制链接]

1#

前段时间跟朋友聚会,她问我一个问题,孩子是不是一定要上幼儿园?最近她家因为这个事情,闹得天翻地覆,原因很简单: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刚巧奶奶是一位老教师,老人的意思是不要孩子去幼儿园,反正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老师教的东西,她都可以教,不会耽误孩子学习。

可是朋友的想法是,幼儿园必须上,这个没得商量,不能孩子不愿意上就可以不上,别人家都能上,自己家为什么就不能上?再说,婆婆虽然是老教师,可她又不是幼儿园老师,肯定比不上别人专业。

每年幼儿园开学季,在校园门口,孩子的哭声就不绝于耳,愿意主动去幼儿园的只是少数,大多数孩子会死死抱住父母的腿,不愿意松开。见孩子委屈的样子,不少家长都会心软,尤其是一些老人,在她们的观念里,上幼儿园只是花钱请保姆照顾孩子,顺带着教一点知识,而这些东西,她们完全可以胜任。

最近网上也流行一篇文章,是讲一个十年工作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告诉家长,幼儿园没有去的必要。

其实为孩子要不要去幼儿园这个问题,许多家庭都闹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学院派取得最终的胜利。

孩子有必要上幼儿园吗

就幼儿园教的那点东西,谁不会?在家也可以学,为什么非得花那个钱?

有这种疑问的家长不是少数,就连很多学院派也不否认这个观点,他们同样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东西,效果跟家人自己教是一样的,去幼儿园只是为了合群,毕竟大多数孩子都得上幼儿园,自己孩子不能搞特殊。

事实真的如此吗?

1、幼儿园有竞争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一个词,鲶鱼效应:这是挪威人发明的,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挪威的渔民为了保证抓获的沙丁鱼存活,他们就在船舱里放一条鲶鱼,尤其鲶鱼是肉食性鱼类,沙丁鱼见了非常的害怕,因此会疯狂游动,通过这个办法,渔民确保沙丁鱼不会因为窒息死亡。

后来这一效应被衍生应用到其它领域,泛指通过竞争打破安逸的环境,让大家更加快速的进步。

不要说幼儿园,哪怕是小学的知识,其实都不复杂,很多高学历的父母都懂,指点孩子完全没问题,可跟随集体学习,有一点优势是家人自己教育无法媲美的:竞争。

因为鲶鱼效应,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时能感受其他孩子带来的压力,同类在一起会经常互相比较,这是本能,也许在孩子的眼里没有攀比这个词,不过他们为了比别的孩子更好,还是会更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可要是在家呢?

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家长嚼碎了,然后再喂给孩子,哪怕是这样的,还得看孩子的心情,愿意学习的时候多教一些,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就没法教。

很明显,一个是主动的、自发性努力,另一个是被动的、被迫学习,效率肯定不一样,而这个问题是家里人不可能解决的,总不可能找很多孩子一起到家里上课吧?

2、幼儿园有内容

正如之前所说,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范畴内,是没有幼儿园教育这一项的,也就是说,国家也不觉得7岁之前的孩子能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家长不送孩子去上幼儿园,并不违法(不让上小学是违法的)。

可是,国家不管不代表就没有必要,相对于在幼儿园学习到的那些文化知识,适应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们都是一个人(或者双胞胎)生活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很少出现同龄孩子,哪怕外出,也只是跟一两个孩子在一起,而且大家都不认识,少有交集,哪怕想在一起玩,还得看对方父母性格、时间以及场合。

上幼儿园之后,情况大不相同,几十个孩子,每天都得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玩得好的、脾气差的、看不顺眼的等等,他们也得面临人际交往,要想在这个圈子里生活好,情商很重要,而这一点可以用一辈子。

很多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在家调皮到让人头疼,可到了幼儿园就变得彬彬有礼,非常神奇,其实这同样是鲶鱼效应的结果。

孩子们攀比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文化成绩,交友能力以及个人表现也少不了。

父母应该如何保证孩子在鲶鱼效应中收益最大呢?

孩子去幼儿园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保证在竞争中,孩子得到更多的成长呢?鲶鱼效应理论告诉我们,这几点很重要。

1、打铁还需自身硬

不管是充当沙丁鱼也好,作为鲶鱼也罢,想要不被别人占便宜,本事过硬才是关键。孩子在家,处处受优待,我们很难看出来他们到底有多大本事,可一旦进入了集体,优势与缺点将暴露无遗,在外面可没有家里的优待,在老师看来,好就是好,不行就是不行,家长也别觉得心疼,这是未来必须面对的状况,要是连这一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成才?那只是一个笑话。

培养孩子必须从小做起,不说笨鸟先飞,现在越是聪明的鸟,飞的越早,智商高还比常人更加用功,再不努力,真的就追不上了,一步慢意味着步步都慢。

2、合理引导失败

心智不健全的典型表现就是:无法接受失败。在孩子眼里,失败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往往很难自己从中走出来,有时候还会因小失大。

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及时去引导孩子,失败只是成功过程中的一次体验,哪有顺风顺水的人生?一次失败,只不过是为了下面更大的成功做铺垫,它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关键在于能从失败中得到什么。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失败而发火,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追究责任也只会吓到孩子,万一将孩子吓出个好歹,不还是家长吃苦受累么,何苦呢?

3、对孩子要狠心

正如文头的那样,老人不愿意将孩子送去幼儿园,看似二选一的选择题,影响深远。试想,如果孩子没有去幼儿园,一直在家待到小学开学,会是什么样子的结果?

从大班开始,幼儿园老师就开始让孩子接触小学的东西以及规矩,知识方面,家人还可以弥补,可是规矩呢?每节课多长时间,上课什么纪律,在学校可以做什么,这些东西大人都不清楚,或者说哪怕清楚也很难施行。

在幼儿园,孩子做得不对,老师可以训斥,可在家,孩子根本不怕家长,没有恐惧感,自然也养不成好的习惯。等真的上了一年级,差距将非常的明显,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肯定不会喜欢。

4、家长的心态要摆正

▲不要随便辱骂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正确时,不要吝啬夸奖

▲已经发生的客观现实,要学会接受,抱怨与怒火只能让情况变得更糟

▲给孩子一定的尊严,有助于双方沟通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支撑,而不是噩梦

鲶鱼效应中,家长要注意这几点

利用鲶鱼效应帮助成长,是一种非常成熟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的,尤其是针对宝宝这个特殊群体,父母需要注意下面这些点。

1、弱者更吃亏

由于鲶鱼效应的核心是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强者能把握住机会,肆意抢夺其他人的资源,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强,而弱者的生活就不那么理想了。

如果孩子属于那种与世无争或者比较懦弱、自卑的类型,父母强行逼迫孩子融入集体,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鸡飞蛋打,甚至于出现孩子不敢去幼儿园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类情况,父母一定要参与进去,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如果放任不管,很有可能导致孩子患上心理疾病,情况严重的,一辈子无法摆脱阴影。

2、特殊个体的教育

在鲶鱼效应中,有一个群体非常特殊,那就是充当鲶鱼的人,如果你的孩子性格比较强势,那么尤其需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

平时在家,孩子性格再强势,也就欺负一下父母,体格上的差距,让孩子只能通过耍无赖或者哭闹的形式逼迫父母就范,可上了幼儿园就不同了。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他总是喜欢欺负班级上的同学,推搡也就罢了,还会打人,老师将其父母喊到学校,希望能协调解决一下,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其父母并不在意,反而很自豪:我家孩子比你家的厉害。

强势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正确的教育,他们从欺负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喜欢通过压榨别人得到更多的好处,未来还会因此走上歧路。

总之,闭门造车只会让孩子脱离实际,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样既能减轻家长的负担,也能确保孩子的前进方向不出问题,保护只能让孩子安逸一时,让他们有竞争力才能安逸一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