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圳人均的日料店,到底有多难吃 [复制链接]

1#

最近,微博上的一段话让我陷入沉思....

“在上海想吃昂贵日料,如果不知道好不好吃,一看点评又高分得有点假,怕踩雷,你可以查查该店在深圳有没有分店,如果有,大概率就真的是个雷。”

对于深圳的“美食黑洞”名号,我是早有耳闻的。

但怎么也没料到深圳竟已“沦落”到被视作是高端日料避雷针的地步。

在网上搜“深圳、高端日料”,负面评价不少。

有人吐槽南方某一线城市的日料店,水平不高,不说日本连和上海比都差不少,定价却不低,直接元以上。

对于这里说的“南方某个一线城市”,留言里有人大胆猜(肯)测(定)是深圳,并收获了个赞同。

看了一圈总结下来,深圳绝大多数高端日料的关键词是“性价比低”,通俗来讲就是“贵”和“坑”。

#01.

高端日料,首先体现在一个“贵”字上。

人均元只是入门级,人均元是基本价格,要是想再配杯小酒,那人均就得元往上。

在深圳的邻居、出了名生活成本高的香港,高端日料店价格在港币/位左右。

如此看来,别的方面不好说,但在高端日料定价方面,深圳已经是成功赶上甚至超过了香港。

Omakase类日料店,是深圳高端日料店中最火的一种。直译过来是“由厨师安排”,没有菜单,主厨给啥,你就吃啥。

据不一定靠谱菜小道消息称,Omakase起初是为了照顾不懂鱼名的客人,店家决定直接提供由当季鲜鱼制作而成的料理。

潜台词就是:你们懂什么?都听我的!

Omakase发展至今依旧讲究时令性,食材必须是当季最新鲜最美味,并且最贵的。

金枪鱼赤身配冻鹅肝沫、黑松露酱搭配当季鱼生…

在高端日料店里,世界三大珍馐:松露、鱼子酱、鹅肝,一样不缺。

各个海域的海鲜每天空运而来,从筑地拍下的蓝鳍金枪鱼、北海道的海胆、澳大利亚的象拔蚌、阿拉斯加的三文鱼……

不对,不好意思,高端日料店里没有三文鱼。

某家元/位的日料店的师傅曾面带微笑地告诉我,“我们从来不弄三文鱼这种东西。”

高端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服务上。

深圳高端日料的另一大热门怀石料理,是出了名的精致细腻。

怀石料理餐厅店面普遍不大,一般只能同时容纳十几二十位客人,并且每晚还会限定招待人数。

一进门,身穿和服的女将就会前来进行一对一服务。

讲解食用方式,仔细感受你用餐的节奏、恰到好处地上下一道菜。

每道菜结束还会为你换上一杯新茶,因为怕上一道菜的味道残留在茶杯中影响接下来料理的味道。

怀石料理颜值还特别高

用餐结束,title亮瞎眼的主厨——新加坡国父生前私厨、或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嫡传弟子——亲自送到门口,并目送你离开。

整的就是一个vvvvip级服务体验。

#02.

深圳高端日料店被诟病最多的,主要也就集中在食材不够高级和服务不够周到上。

金枪鱼是美国进口不是日本,而且连个大腩都没有。什么?竟然还整了个沙丁鱼刺身?!

虽然我个人酷爱沙丁鱼罐头,但显然这些(有钱的)老餮们不能忍受这么“low”的食材出现在自己的餐桌上。

比起食材上的欠缺,服务不佳似乎更容易点燃食客们的怒点。

评价区里,吐槽服务的帖子往往会比别的帖子收获更多赞同。

服务员不够细致、主厨只顾着跟别的客人聊天而忽略自己……

高端日料店不仅卖食物也卖服务,而深圳好些高端日料店的服务看来是对不起元/位的价格。

大众点评上,目前深圳人均以上的日料店9家,-元25家,-元17家。

“高端日料避雷针”这个名头丝毫没有影响深圳高端日料的火爆。

身边一位平均每个月要去吃4-5次Omakase的日料爱好者,最近还热心提醒我,这段时间想定位要趁早。

“又是圣诞又是元旦,有的店都约到明年了。”

这实在很难让人不发出疑问:为什么深圳高端日料风评一般,但还是一位难求?

对此,这位日料爱好者的回答是,“那我总不能为了吃顿饭天天飞外地去吧?”。

听起来,也有那么点儿道理。

#03.

深圳的发展时间短,相对于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缺少深厚的美食文化,没有百年老字号、没有传统小吃。

被称为深圳唯一特产的椰子鸡,还是个“缝合怪”,主要食材来自海南,煲仔饭是广州的,蘸料和配菜则是潮汕的。

作为一座适合“搞钱”的城市,深圳的外来人口占比70%。大家平时忙于赚钱,又有各自的口味,因此很难在饮食消费上得到统一,新餐馆口碑的建立缺乏强劲动力,更多的是模式成熟的连锁品牌。

也难怪身边朋友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吃来吃去都是那几样!其实,比起高端餐饮,更匮乏的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美食。

加上深圳寸土寸金,缺少农业用地,拔地而起的办公大楼压缩了餐饮营业面积,租金和食材成本高昂。

为了消化这些成本,在核心商区“紧凑生长”的餐厅只能通过别致的装修,精美的料理和对仪式感的强调来获得更高的溢价。

而深圳“拆迁神话”造就的巨富们,在产业迭代中诞生的新中产们,为了得到更好的用餐体验,往往也愿意多花几千元,哪怕这个“更好”只有5%。

深圳高端日料或许不值这个价,但只要他们可以提供比普通餐饮更优秀的体验,就总会有人来买单。

但仗着如今的卖方市场而漫天溢价,绝不会是深圳高端日料店长远之路。

随着越来越多人入局,供需关系会趋向平衡,最终大家比拼的还是硬实力。

毕竟食客只是有钱,又不傻。

现在也该是它们“卷起来”的时候了。

微博、大众点评、网络等

点击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