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年眼中的审计审计工具变迁从手描取证 [复制链接]

1#

在被审计单位的办公室里,笔尖划过纸面的“刷刷”声清晰可闻。时为呼伦贝尔审计局的审计干部周燕发现一份凭证中的数据存在问题。“为了取证,我把一张白纸蒙在凭证上,描摹原件上的每一个字”,周燕回忆说。

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冬天,那时“复印机”还没有普及,审计取证全靠一张纸、一支笔。

这种原始的记录方式很快便成为历史记忆。如今已经退休的周燕见证了30多年来审计工作的变迁,无论是会计凭证保存方式的变化,还是审计方式方式手段的变化,都朝着80年代的人们不敢想象的方向和速度发展。

周燕回忆,30多年前的一个早上,气温零下40度。她推着黑色带大梁的自行车行走在冰雪路上,车轮被磨得“呲溜呲溜”响。到了被审计单位,她就到仓库查找所需的资料。工作人员带她走进一间走廊尽头的房间,借着手电筒微光,从一个柜子最底层抱出她需要的资料。她从最上面拿起一本,但没拿稳,书掉在脚边,灰尘立刻在她身边散成一小团*雾,让周燕忍不住连打了两个喷嚏。

很快,这种场景就成了80年代审计人的记忆。对于90年代加入审计行业,现任呼伦贝尔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副科长的廉成宝来说,计算工具、取证方式和凭证存储都比审计前辈们先进了很多。

廉成宝说,走进被审计单位资料室,可以看见大多是一个个摇动把手就能前后移动的书柜,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资料陈列其中。此时,雄踞算术工具史多年的算盘也已进入夕阳时期,计算机流行起来;复印机也逐渐取代了古朴的描摹取证,取证工作的效率由此大大提高。

审计所借助的“器”在发展,审计工作者自然不敢停下前进的步伐。中国审计博物馆馆长张俊介绍,在审计机关没有开展信息化建设前,曾经有企业在审计人员提出资料需求清单时提交了一个张光盘。“记得那时,给审计人员配发的电脑却打不开对方的光盘”。

随着时代的进步,审计系统早已形成了共识,审计人员不懂计算机就会失去审计的资格,让自己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帐”的不利局面。从年开始,审计署每年都会举办计算机培训班,并一直延续至今。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财*审计处副调研员周文强曾参加了位于南京的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组织的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老师白天讲解一些软件和模型的使用方法,周文强回到宿舍后边复习边应用,常常学到凌晨1点。学习这些软件,对有些年纪大的审计人来说并不简单,不过一旦学会并应用起来,就能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现在,掌握了计算机审计技术,周文强就可以根据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和方法采集所需数据,导入数据库后,进行筛选比对、找出疑点。这样一来,过去需要3个月才能看完的资料,现在可能只需几个小时就能比对出结果。

在当今乃至未来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创新拓展大数据技术应用、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将审计信息化嵌入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使科技强审战略成为新时代审计事业的重要支撑。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审计工作利用的技术力量在发展,从全凭一双手,到以高科技、信息化的工具为辅佐,曾经伴随审计事业走过漫漫长路的工具被新兴事物所取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许过不了多久,现在材料存储必备的光盘,也将没入历史的尘埃里。

校媒记者*大学王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