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预祝你40周岁生日快乐激光唱片纪 [复制链接]

1#
北京青春痘医院哪最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21727.html
前文回顾CD,预祝你40周岁生日快乐!激光唱片纪念特别专题(连载2)通过编/解码技术提高CD唱片的音质自从CD唱片推出之后,总会有人希望能提高CD唱片的音质,其做法就是在后期制作时采用编码方式(Encode)将一个高于CD唱片数字规格的PCM格式变成16bit/44.1kHz规格之后存储到CD唱片里面,在回放的时候先通过解码方式(Decode)将其扩展,再经过D/A转换之后输出,能实现比普通CD唱片更丰富的细节、更大的动态范围。而提高音质的关键之处在于编/解码算法,然而不同的算法就会形成音质上的差异,所以就先后诞生了HDCD、(XRCD)JVCK2编/解码、MQACD这三种产物。HDCD(HighDefinitionCompatibleDigital,高解析度可兼容数字技术)HDCD由美国PacificMicrosonics(后被微软收购)在~年期间开发,年正式发售第一张采用HDCD编码技术的CD唱片。它的方式就是将一个20bit/88.2kHz规格的PCM格式经过编码之后变成16bit/44.1kHz,然后存储在CD唱片里面,回放的时候是逆向过程。因此,在回放的时候要实现还原就必须要求硬件部分支持。而PacificMicrosonics也推出了PMD-和PMD-两款HDCD解码芯片供音响厂商选用。XRCD(ExtendedResolutionCompactDisc,扩展分辨率CD光盘)XRCD其实就是JVCK2编/解码技术演变而来的,在年开发,年在全日本音箱博览会上正式公开演示。早期的K2技术是将一个20bit规格的PCM格式通过K2编码技术进行编码,变成16bit/44.1kHz规格存储在CD唱片里面,这张CD唱片就是XRCD,回放的时候再经过K2解码将其扩展,后来K2编/解码技术经过升级后,制作环节变成24bit,于是就推出XRCD24CD唱片。HDCD和XRCD都是早期发展出来的,通过数字编码和解码方式来优化CD唱片的音质,任何CD、DVD、蓝光机都可以播放,只是没有相应解码的支持下声音呈现效果没那么好而已。但两者的命运不尽相同。HDCD的片源很少,得不到广泛使用,最终在0年被微软收购,而5年微软更终止了HDCD的应用。XRCD至今仍在生产,CD制作全过程由JVC负责,片源依然不多,且价格贵,处于半红不黑的状态。MQA-CD(MasterQualityAuthenticated,母带质量鉴定)MQA-C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CD唱片,采用由英国Meridian(英国之宝)公司推出的一种数字编码/解码技术,应用于CD唱片制作和回放。MQA与HDCD和XRCD不同的是,HDCD和XRCD是当年缺乏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处理方式,而MQA是处于大容量存储设备满天飞的时候所推出的。MQA编码技术原本应用在网络数字流媒体,缩小音乐文件体积的,节省网络带宽的前提下也能确保比较好的音质,像TIDAL、DEEZEE这些外国著名的网络流媒体音乐平台早就采用了MQA,而应用在CD唱片的制作上就是一种附带型的产品。关于MQA解码,MQAFullDecoder与MQADecoder+Rendered目前,支持MQA解码的硬件非常多,基本现在上我们熟悉的品牌所推出的数字音乐播放机都可以支持MQA解码。而MQA解码有全解码(MQAFullDecoder)和半解码(MQADecoder+Rendered)的区分。但目前绝大部分都是MQAFullDecoder,这样的话就可以对在线网络数字流媒体的音源,音乐网站下载的文件,甚至MQA-CD唱片都可以支持,不需要通过播放软件配合就可以对MQA编码格式作最大化的还原。而半解码(MQADecoder+Rendered)则需要播放软件+硬件的支持。其中,播放软件需要具备MQADecorder,硬件端支持MQARendered,才能把MQA编码格式进行最大的化的还原,否则只能作为普通CD唱片的16bit/44.1kHz规格来播放。在实体唱片方面,其实MQA-CD现在的资源也不算少见,外国的唱片公司会把新制作的音乐以MQA-CD形式推出,也会把部分经典的录音以MQA-CD的形式重新发行,而且在最高数字规格的还原方面,大部分能达到24bit/.4kHz,有部分甚至能达到24bit/.8kHz。而国内就以北京达人艺典唱片公司在力推MQA-CD,近期制作的录音都有MQA-CD版本提供,最高数字规格的还原方面只能达到24bit/88.2kHz。至于MQA-CD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同一张专辑的情况下是否能比普通CD唱片版本的效果好?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交给大家去当地的经销商里面自己体验,自己寻找答案更实际了。从工业制品到收藏品回归文章开端,CD唱片当年取代黑胶唱片、盒式磁带作为主流的音乐存储和发行载体出现,然后再将这种光盘存储载体应用到其他存储领域的数据,如数码影像、数码图片、交互程序、电脑软件/数据等,从而将CD光盘的应用领域得到更大的扩展,各种各样的CD的发行量巨大,此时的CD光盘是一种纯粹的,用于存储的工业制品。后来,随着DVD光碟、蓝光碟、硬盘、USB存储器、SD存储卡这类容量更大、且更使用便利的存储载体相继出现,CD光盘的应用范围逐渐收窄。后来网络音乐(网络音乐下载和在线流媒体音乐)的盛行,获取音乐的途径更便利,听音乐的方式更简单,使得CD唱片的销量受到严重的冲击,一方面唱片公司减少对CD唱片发行的数量,另一方面消费者们也大量地将CD唱片投放到二手市场上面,转成以流媒体音乐方式听音乐,这些唱片一部分被当废品回收,一部分有价值的专辑则再次回流到音响发烧友这个小众群体里面,CD唱片就此从一个大众消费逐渐演变成小众群体(主要是音响发烧友)的收藏品。我曾经与同行一起讨论如今的CD唱片,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到:如今就只有音响发烧友愿意掏钱买CD唱片了。不过,CD唱片的没落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毕竟科技的发展是不会走回头路,任何载体都会经历发展、辉煌到没落。这个并不是仅仅针对CD,即使是蓝光光盘在网络流媒体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同样面临着不断被边缘化,小众化的命运,没办法!事实就是如此。作为当今的音响发烧友群体,CD唱片伴随着他们成长,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和惊喜,几乎每一张唱片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如今能带来的就是一种情怀。(连载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