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人怪癖0njfotq0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要多久

文人怪癖


汇编一本有关陈独秀的书,查到这样一则资料:陈独秀在写作时,喜欢脱下袜子,用不握笔的那只手搔脚丫子,如果文思梗阻,他会把袜子放到鼻子前嗅,嗅着嗅着,文章就接下去了。这则文人写作时的“怪癖”,是章依萍记录下来的,章与陈同时代,当时两人都是北大的教授。由此联想到我熟悉的几个文人,他们写作时的表现也与多数文人不同,算得怪癖。


    而今不少作家都用电脑写作,据说这是这是作家基本的手段。著名作家二月河公开宣称拒绝电脑,他500多万字的帝王小说,全部是手写的。为此,他有过著名的比喻:“用手擀出来的面,肯定要比机器轧出来的面好吃。”结果,他为了坚持艰苦的创作拖垮了身体,还发生过中风,一只手伸曲存在障碍,却写出了煌煌数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巨著。


    写作需要清静的环境。石天河写作时却要孩子在旁边喧闹才能写下去。该老的妻子,是他的学生,典型的老少组合,老年得子,爱如自己生命。他在家里创作的时候,孩子总在书房跑进跑出,笑语喧哗。他说:“没有这种气氛,我精神早就垮了,还谈什么创作?”石天河先生是巴蜀文坛代表人物之一,以其作品嘹亮外,其热爱生活的精神更是让多数文人景仰不已。


    作家罗学蓬是搞音乐出身,为人快活好动。他自己宣称:十七部长篇,是在麻将声中和学生们的打闹声中完成的。写作需要独处,这和他好动的天性很难合拍。你说他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卜居购房时,他颠前跑后精心选择了这样一个所在:左边窗下是一所学校的操场,右边窗下是一个大茶馆,他就在这两边声浪的汇集中完成了五百多万字作品,有时搁下笔,到操场边看学生们轰闹,或者到茶馆里打打麻将,吹不完的空龙门阵,街坊邻居知道他乃鼎鼎大名的作家,却称呼他为“罗眼镜”,他人形瘦削,每当接受这个称呼时,寡骨瘦脸上就笑起花儿开。


    *工系统著名作家舒德骑,十六岁就当上了小铁匠,家境清寒而自强不息。他是写中国核潜艇的第一人,是写中国“两弹”的第一人,是将陈独秀题材搬上文学的第一人。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作品,读者总以为是出自专家中的文人之手。事实上他写作时,采访搜集齐备材料后,就跑到荒远的农村,悄然地租下一间农家小屋,悄然地进行创作。他获得昆仑*事文学奖的长篇《惊淘骇浪》,就是在一个只有五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完成的。他的作品,被评价为有历史悲壮之感和沧桑之感。他说:“在山村里对着泥墙,映着油灯,是我感觉最好的时候。”


    欢镜听是悄然走红的年轻作家,他十八岁加入四川作协,曾经是全国最年轻的省级作家协会会员,今年刚好四十岁的他,完成了十五部长篇,总题为“青年时代创作——欢眼看人生”。这十五部作品,全部先由报刊连载,然后结集出版。写作时用自己印刷的稿签,每页一千字,每写完五页为一小节,每天写四小节两万字。为了完成这种艰苦的劳动,他一度选择独身,早上四点起床,中午不吃午饭,下午五点准时停笔,一天的创作过程中,书桌上仅燃一柱巨大的清香。


    作家麦家,写作方式令人诧异。他住在成都的一个老街区里,住房有两层,上层是阁楼,就是他创的作室。选择这套房子的初衷,麦家是为了布置别人不可思议的创作环境。这个创作室里没有电扇,不装空调。夏季炎热,麦家写作时挥汗如雨。他向媒体表示:我写作时就需要一种大汗淋漓的感觉,这对我的创作十分有好处。呵呵,文人这个称谓,是有些与众不同,都说文人容易做,开个博客就成,由此看来也不尽然了。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