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摔杯子与长短经31324 [复制链接]

1#

摔杯子与《长短经》


人在小时候都做过错事,而且在做了错事之后,无师自通地还能隐瞒、狡辩或嫁祸于人。记得小时候摔了只杯子,看到满地的碎玻璃,脑袋闪出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承认错误,而是赶紧扫走,别让父母知道;随后又想,少了一只杯子,就说丢了,别人拿走了;最后一招,到底谁摔的,我也不知道。


中国论文


总之,人错了,明知而不承认。


这毕竟是孩子的稚嫩之举。及到长大成熟之后,摔了杯子哈哈一笑:下不为例,以后小心些就是了。更有高妙处,杯子碎了?好事,碎碎(岁岁)平安。碎了杯子不仅没有责难,反而标注成吉兆,堪称“白事红办”。


白事红办古已有之。譬如七老八十的人死了,而且子孙满堂家道殷实,这叫做福寿双全驾鹤西游,是“老喜丧”。丧家不仅奏乐摆席,孙辈挂白戴红,甚至来宾戴喜字。是悼丧还是庆亡?有些事就是这样,五色丝相缠,色杂;五味瓶打翻,味乱。


有点扯远了,赶紧回来,说说唐代赵蕤的《长短经》。这本书似乎能解释好坏的转化、黑白的颠倒。


唐代这个叫赵蕤的,精通易经,大诗人李白拜他为师学习谋略之术。于是两个人都很有名,称之为蜀中二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风靡一时。赵蕤所著《长短经》,九卷六十四篇,其以谋略为经,以历史为纬,分析大臣官吏的本质,可谓一针见血,字字中的。他列举正臣、邪臣各六类。他给奸臣下的定义是:“所欲进(提拔)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降职),则彰其过,匿其美。”说你不行,就专拣不行的说,说你有毛病,专门挑出来毛病讲。明明有长处,就是只字不提。谁人没短板,逮住短板定格说起来没完。这般“一长一短”厉害吧?


赵蕤给谗臣的定义是:“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这些人的才智足以把问题掩盖掉,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将过失说成是成绩。这样的谗臣史上不胜枚举,是不是都弄透了《长短经》?


人从小孩子开始就自觉不自觉地耍小聪明,如果学会了奸臣谗臣之术,更是了不得。古人曾讲志士不饮盗泉水,而狡黠者更名“廉泉”,堂而皇之喝起来看。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将来再摔了杯子,不仅不挨板子,还要申报“岁岁平安”的专利费呢。


此念固然荒唐,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张建中荐自《今晚报》2015年9月21日/豆 薇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